1. 华侨、青年、留学生爱国与救亡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873年广东华侨商人陈启沅创办了继昌隆缫丝厂,国内沿用了数千年的手工缫丝逐步被机械缫丝取代。素有爱国爱乡光荣传统的闽籍侨胞,目睹列强对华侵略,纷纷投身辛亥革命的大潮,1908年,参加同盟会的华侨达到2343人。据统计,从1894年—1912年初,华侨为支持辛亥革命捐款总额达700万至800万美元。

——摘编自史词《华侨华人创造的那些“中国第一”》

材料二   自北京大学发生五四运动以来,一般爱国青年无不革新思想为将来革新事业之预备,于是蓬蓬勃勃,发抒言论,各种新出版物,为热心青年所举办者,纷纷应时而出。……由于出版界之一二觉悟者从事提倡,遂至舆论大放异彩,学潮弥漫全国,人皆激发天良,誓死为国家爱国之运动。

——摘自1920年1月孙中山《关于五四运动》

“五四”以来,中国青年起了什么作用呢?起先锋队的作用,……但是光靠它是不能打败敌人的,因为它还不是主力军。主力军是谁呢?就是工农大众。中国的知识青年和学生们,一定要到工农群众中去,把他们动员组织起来,没有工农这个主力军,单靠知识青年和学生青年这支军队,要达到反帝反封建的胜利,是做不到的。

——摘自1939年5月毛泽东《青年运动的方向》

材料三

时间

概况

1921年后

中国共产党急切派革命青年前往苏联学习

1924年后

孙中山将派青年去苏联学习视为培养革命人才的主要途径

1949年后

中国所派出的留学生主要前往苏联和其他社会主义国家

——摘编自李喜所《中国留学生的发展历程及其与现代化进程的关系》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晚清时期广大华侨所作出的历史贡献,并指出当时的时代特征。
(2) 根据材料二,从孙中山的评论中,反映出五四运动的核心精神是什么?指出毛泽东和孙中山对五四运动的认识有什么不同。
(3) 材料三中中国留学生的主要流向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对1924年后的概况作出解释。
【考点】
五四运动; 北伐战争; 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答案】

您现在未登录,无法查看试题答案与解析。 登录
综合题 普通
能力提升
换一批
1. 2023年10月24日,第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审议通过了爱国主义教育法,该法于2024年1月1日起施行。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19年5月3日晚,北京大学及北京各校学生代表上千人在北大法科礼堂集会,由《京报》主笔邵飘萍报告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情况,群情激愤。第二天,五四运动爆发了。

材料二   斯诺认为:“无疑,毛泽东作为天才的军事和政治战略家,他个人在运动中的作用是不可或缺的。”但毛泽东并未因自己过人的能力而要求生活上的特殊待遇,他与战士们同吃同住,再艰苦的环境他亦乐在其中。“做了十年红军领袖,千百次的没收了地主、官僚和税吏的财产,他所有的财物却依然是一卷铺盖、几件随身衣物——包括两套布制服。”苏轼曾说:“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毛泽东虽身处艰辛之境,其卫国之志并不为外部环境所影响。

——摘编自冯兵《埃德加·斯诺笔下中国共产党成功的密码》

(1) 据材料一,指出学生代表们发起五四运动的直接原因和行动表现。结合所学知识,为油画中的横幅写一句标语。
(2) 据材料二,概括毛泽东在近代中国革命斗争中扮演的角色。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毛泽东能成功扮演上述角色的主要原因。
(3) 综合上述材料和问题,归纳不同时期的奋斗者共同体现的精神品质。
综合题 普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