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们计划(说我们计划欠周地设想也许较确切)用无产阶级国家直接下命令的办法在一个小农国家里按共产主义原则来调整国家的产品生产和分配。现实生活说明我们错了……

——列宁《十月革命四周年》,《列宁全集》第四十二卷

材料二 必须再退,再后退,从国家资本主义转到由国家调节买卖和货币流通。商品交换没有得到丝毫结果,私人市场比我们强大,通常的买卖贸易代替了商品交换。

——《列宁全集》

材料三 农业集体化运动用强制的手段和“阶级斗争”的方式完成生产关系的变革,使苏联建构起完整的计划经济体制。从此,国家对农民有了强制征粮的稳定机制,以农民“贡税”满足高速工业化的资金需求。

——摘编自王斯德主编《世界通史》

(1) 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苏俄经济政策“转到由国家调节买卖和货币流通”的原因。
(2) “可能列宁的思路比较好”,这是邓小平对材料二中提到的政策的评价,结合苏俄的相关史实加以说明。
(3) 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赫鲁晓夫针对“贡税”的改革措施,并对赫鲁晓夫的经济改革措施予以评价。
【考点】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新经济政策; 赫鲁晓夫改革、勃列日涅夫改革、戈尔巴乔夫改革;
【答案】

您现在未登录,无法查看试题答案与解析。 登录
材料分析题 困难
能力提升
换一批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国内战争结束后,苏维埃政权继续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引发了空前严重的经济和政治危机:农民难以忍受余粮征集制的沉重负担,产生了严重不满;大批工人由于饥饿和工厂停工而纷纷从城市逃往乡下,成为“背口袋的人”(搞粮食投机的人)。列宁认识到如不改变政策将失去广大工农群众。在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进行深刻反思的基础上,认识到小农经济占优势的俄国不能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只能采取“迂回过渡”的办法。1921年3月,苏维埃俄国由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转向了新经济政策。

——摘编自石镇平《重新解读列宁的新经济政策》

材料二   在列宁心目中,实行新经济政策是对过去在建设社会主义问题上错误做法的纠正,是对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新的探索和尝试。从新经济政策的主要内容,包括实行粮食税、发展租让制、租借制等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恢复货币和商品交换等看出,无论是发展国家资本主义,还是允许自由贸易、商品货币关系存在,都是列宁在破解俄国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实际难题取得的重大理论突破和实践创新。毕竟根据马克思主义理论,共产党人的历史使命就是消灭资本主义和实现社会主义,未来的社会主义是不存在商品货币关系的社会,新经济政策允许发展资本主义和商品交换无疑是破天荒的。

——摘编自王进芬《列宁新经济政策的理论精髓及其当代价值》

(1)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苏俄实施新经济政策的背景。
(2) 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苏俄新经济政策的特点,并以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的实施效果为例,说明国家在制定经济政策时应遵循的原则。
材料分析题 普通
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十月革命后,鉴于苏俄国内形势仍然严峻的现实需要,1918年春,列宁提出了由国家资本主义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的设想,竭尽全力“医治战争带给俄国整个社会机体的极其严重的创伤”。此后,列宁通过余粮收集制和产品供给制,以产品、个人消费品和日用品高度国有化的形式禁止私人买卖商品和粮食,普及义务劳动制,坚持“不劳动者不得食”的原则,对国家所有的生产资料实行严格的计划控制,成功地保护了新生的苏维埃俄国政权。1920年,国内各类企业基本上在政府的监督下有序运行,但随着国内战争的基本结束,这些举措却使刚刚恢复和平的国内环境再次走向混乱和衰退。1921年,列宁在吸取这些教训之后又开启了崭新的政策尝试。

——摘编自韦光波、朱喆《十月革命以后列宁对苏俄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与启示》

材料二   在取得反对外国武装干涉和国内战争胜利之后,苏俄进入了和平建设时期,产生于战争时期具有临时性质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在和平建设时期很快就出现了“政策失灵”的问题,导致了严重的经济危机和政治危机。1921年2月8日,列宁在《农民问题提纲初稿》中明确提出用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并指出农民的税后余粮可以在地方自由流转。此外,在租让制方面,1920年11月,列宁就指出租让制是在俄国经济极其薄弱时利用资本加速经济发展和发展生产力的重要方式。1921年3月,俄共(布)第十次代表大会通过了实施以实物税代替余粮收集制的有关决议,新经济政策开始进入正式实施阶段。

——摘编自张伟《改革视角下的列宁新经济政策思想及其当代价值》

(1) 根据材料一,指出十月革命后列宁采取的向社会主义直接过渡的政策名称,并列举其具体举措。
(2) 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阐述列宁“崭新的政策尝试”的合理性。
材料分析题 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