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以史为鉴,珍爱和平。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20世纪初,三国同盟、三国协约两大军事集团展开疯狂的扩军备战,冲突不断。1914年6月,奥匈帝国皇储斐迪南大公为了向塞尔维亚炫耀武力,到波斯尼亚检阅军队。6月28日,斐迪南大公夫妇被塞尔维亚族青年普林西普刺杀。这一事件成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索。

——摘编自统编版《世界历史》九年级下册

材料二:1942年1月,26个国家的代表在华盛领签署文件。文件的签署,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正式形成。各国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相互支援,协同作战。1944年6月,美、英等盟国军队成功登陆后,开辟了欧洲第二战场,德国陷入东西两个战场的夹击之中。

——摘编自统编版《世界历史》九年级下册

材料三:冷战是指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40多年间,两大集团之间既非战争又非和平的对峙与竞争状态。

——摘编自统编版《世界历史》九年级下册

(1) 材料一中,“这一事件”史称什么?“奥匈帝国”属于材料中的哪一军事集团?
(2) 材料二中,“文件”的名称是什么?“登陆”的地点是哪里?
(3) 材料三中,“两大集团”分别以哪个国家为首?
【考点】
三国同盟与三国协约;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进程及结果; 《联合国宣言》与二战的转折;
【答案】

您现在未登录,无法查看试题答案与解析。 登录
材料分析题 普通
能力提升
真题演练
换一批
2. 战争期间各国都重视舆论宣传。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一战期间的舆论宣传画(部分)

1914年8月刊登在英国《笨拙》杂志的漫画《“文化”的胜利》

一战时期德国发行的明信片

1917年美军创作的征兵海报《入伍:消灭这个疯狂的畜生》

描绘了被德国军队洗劫后的佛兰芒村庄,背景由弥漫着浓烟的废墟构成,前景是一个死去的家庭,妻子的手臂环抱着孩子。

图片中的文字为:每开一枪就消灭一个俄国人!每刺一刀就消灭一个法国人!给英国佬来上一脚,给小日本一记耳光!

描绘了一个头戴“军国主义”的钉盔、手持印有“德国文化”字样长棍的灵长类动物,在美国上岸后掳走一个少女的场景。

材料二 欧洲大陆对战争的坦然接受甚至喝彩似的欢迎,其主要原因是:第一,长期片面的民族优越性宣扬和爱国主义教育。每一个欧洲国家,都教育儿童们要以他们的历史传统为荣,要尊重被认为是独特的国家美德。这种民族显耀和民族独尊的教育极易导致偏激民族主义和沙文主义信念,并使青年人不是畏惧,而是在一定程度上向往战争。第二,自然界适者生存和优胜劣汰的达尔文理论在社会生活中的错误理解和应用。第三,欧洲以往的局部和短暂的战争成为人们想象未来战争的范例,从而对即将爆发的战争可能产生的后果严重估计不足。

——张盛发《关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若干思考一写在一战爆发100周年之际》

(1) 根据上述材料,请以“舆论宣传与战争”为题,提炼一个观点,结合相关史实加以阐释。
(2) 综合上述材料,谈谈我们应该如何看待战争中的漫画宣传。
材料分析题 困难
3. 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一场致命的战争,成千上万的人死于战火。那时,英国人和法国人毫不犹豫地将世界大战的起因归咎于德国。现如今,许多历史学家质疑其他国家是否也应该为此次战争负责。请你也一起来探究吧!

证据

证据

类型              

证据指

向的结

论            

证据的合理性与局限性

证据一普林西普被捕

(1914年6月28日拍摄于萨拉热窝)

现场

照片

①____

证据是现场拍摄的照片,是真实可靠的一手资料;但这只是一个孤立的突发事件,导致一战爆发、升级的因素还有很多,不能就此简单地下结论。

证据二德国过去五十年的军国主义在这二十五年中仍然发挥着恶劣影响。这是他们教育的必然结果。发生这次战争太糟糕了——1914年,美国驻英国大使沃尔特•海因斯写于伦敦。在这次战争中美国是英法的同盟,并在1917﹣1918年参战。

②____

德国应该负主要责任

从日期和作者的身份看,证据的真实性、可靠性较高;但当时战争刚开始,作者了解的事实并不完整,另外美国后来与英、法结盟,国家的倾向与立场也可能影响到他的判断。

证据三我们被迫承认对这场战争担负全责;这些出自我口的话是一个谎言。我们并不想推脱德国应负的责任……然而,我们强烈否认德国应该被迫对这场德国人认为是保卫战的战争担负全责。

——德国代表团团长布罗克夫•兰曹,凡尔赛,1919年

巴黎和会

德国代表团团长发

德国只应承担部分责任

③____

(1) 阅读上表内容,在空白处填入恰当内容。
(2) 综合上述探究,我们在运用证据评判历史事件时应当注意哪些问题?
材料分析题 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