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组装实验装置时,要保证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应先确定(选填“烧杯”或“温度计”)的位置;
(2)将试管放入水中加热,而不是用酒精灯直接对其加热,这样做的目的是(写出一个即可);
(3)冰熔化前后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乙所示,分析可知,冰为(选填“非晶体”或“晶体”),冰熔化前升温比熔化后升温(选填“快”或“慢”);
(4)同桌小红将正在熔化的碎冰从试管中取出放到桌面上,过了一段时间发现碎冰全部熔化了,由此小红得出冰在熔化时不需要吸热的结论,小华指出小红的结论是错误的,原因是。
(1)组装器材时,先将酒精灯放置在铁架台上,接下来调节(选填“a”或“b”)的高度;
(2)实验过程中,某时刻温度计的示数如图乙所示,为℃。
(3)冰熔化过程共用了min,第2min~第5min阶段试管中的冰处于状态,此过程中温度不变,内能;
(4)冰全部熔化后,继续加热直到杯内水持续沸腾,试管中的水(选填“会”或“不会”)沸腾。
(1)除了实验装置中的器材外,还需要的测量工具是;
(2)在安装实验器材时应按照(填“自上而下”或“自下而上”)的顺序进行;
(3)将装有萘的试管放入水中加热,而不是用酒精灯直接给试管加热,这样做的好处除了使试管受热均匀,还能;
(4)实验中,观察到第25min时开始出现液体,第35min时固体全部变为液体,图乙是萘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则萘是(填“晶体”或“非晶体”),这样判断的依据是。
(1)实验时将装有固体的试管放入烧杯的热水中加热的目的是;
(2)图乙中图线2是温度计(选填“A”或“B”)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3)依据图乙中提供的信息,可以得出的结论是;(写一条)
(4)最后两个温度计的示数几乎相同,是因为。
(1)实验采用乙图中方法给试管中的冰块加热,目的是使冰块;
(2)由图丙可知熔化过程持续了min;
(3)第4分钟时的内能(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第6分钟时的内能;
(4)完成上述实验后,小张又取了适量淡盐水制成的碎冰再次加热,得到如图丁所示的图像。从以上实验可知,加入盐后冰的熔点将会选填“升高”、“降低”或“不变”)。
物质
密度/
熔点/℃
比热容/
盐(NaCl)
2.17
801
糖(蔗糖)
1.66
185
(1)小聪找来A、B两个相同的勺子,分别装满一平勺两种样品。用天平测得A勺总质量为16.2g,B勺总质量如图乙所示,读数为g,由此可知(选填“A”或“B”)勺中样品为盐。
(2)小明和小林从学校借来实验器材,组装了如图丙所示装置,通过水浴法加热两种样品,水浴法的优点是。某时刻,试管D中温度计示数如图,此时温度为℃。实验中每隔一段时间记录一次C、D试管中物质的温度,并做出温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图象,如图丁所示。
(3)根据图丁可知,吸收相等热量,升温较多的是(选填“C”或“D”),进而判断出试管D中样品为(选填“糖”或“盐”)。
(4)小林发现该实验无法根据熔点辨别两种物质,原因是。
(1)安装实验装置应将装有海波的试管浸没在水中进行实验是为了让海波;
(2)图甲温度计示数为℃;小组成员每隔相等时间记录下温度并绘制出温度随时间的变化图象如图乙所示,从图象中发现海波的熔化过程共用了min;
(3)若在第10min时将装有海波的试管从热水中取出置于空气中,则此时海波(选填“会”或“不会”)继续熔化。
(1)安装实验装置时,应遵循 (选填“自上而下”或“自下而上”)的顺序来组装;
(2)由图丙可知:在2min时,试管内的物质处于 状态,4min时试管内物质的内能 6min时的内能;
(3)若试管内的物质从外界均匀吸热,由图乙可知,试管内的物质在BC段吸收的热量为 J。
她用同样多的纯水、淡盐水、浓盐水分别制得纯冰、淡盐冰、浓盐冰,然后将这些冰弄碎放入试管中,在冰块中插入温度计,记下此时温度计的示数。每隔0.5分钟记录一次温度计的示数,同时观察试管中冰块状态的变化。在相同条件下测量三者的温度变化,得到如图乙所示的三条温度变化曲线(①纯冰、②淡盐冰、③浓盐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