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数千年的漫长历史,负陆面海的地理环境,既塑造出中华民族辉煌的陆地文明,也孕育了悠久的海洋文明。尽管在文明不断融合发展的过程中,内陆理念逐渐确立了在国家战略中的主流位置,但是不能以此判断中国对海洋无欲无求,也不能因而忽略昔日尤其是汉唐宋明的“海洋强国”地位。古代中国的海洋经略同世界上其他涉海大国一样,都遵循着普遍性的历史逻辑,直至清王朝实行闭关锁国,从而发生了海洋经略的历史“断档”,这在经济基础、政治安全与文化传统等层面都存在着特殊性逻辑。

——摘编自刘笑阳《古代中国海洋经略的历史逻辑》

材料二  海权即凭借海洋或者通过海洋能够使一个民族成为伟大民族的一切东西。一个国家,它若能够轻而易举地进入公海,其地理位置的战略价值就十分之高。建立起一支具有强大战斗力的海上军事力量,拥有适当位置的殖民地是在海外支撑这个国家海上权力的最可靠手段。成功的殖民化,以及随之而来的对于商贸与海上霸权的影响,在本质上依赖于国民性格,因为当它们自然地起源于自身时,这些殖民地才能最好地成长。一个完全与其民众的自然根基相协调的政府政策将会在各个方面最为成功地促进其成长。英国较少在陆上采取大规模的军事行动,而是努力成为海上霸主,凭控制海洋和欧洲以外的世界确保国家的胜利。

——摘编自马汉《海上权力要素论》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我国古代是“海洋强国”的表现,并分析明清海洋经略“断档”的特殊性逻辑。
(2) 根据材料二马汉所述影响海权的要素,分析英国长期掌控世界海上霸权的原因。
(3) 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请为我国建设海洋强国提出建议。
【考点】
宋元时期的商业发展; 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及其原因与影响; 丝绸之路的开辟及其发展历程; 郑和下西洋; 明朝的沿海危机;
【答案】

您现在未登录,无法查看试题答案与解析。 登录
材料分析题 困难
能力提升
换一批
1.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早在消灭南汉之后,宋廷即沿唐制,在广州设置了市舶司来管理海外贸易,之后又陆续在杭州、明州、泉州和秀州等地设置了市舶司。为吸引外商来华,宋太宗曾“遣内侍八人,赍敕书金帛,分四纲,各往诸国勾招进奉”。当时大型远洋海船贸易范围已拓展至亚洲的大部分地区及欧洲、非洲的部分地区。对来到中国的外商,宋廷照顾得很周到,使其能安心往来贸易。宋朝的海外贸易输出的主要是丝绸、瓷器和漆器等日用品,输入的以香料、药材和珍宝等物品为主。海外贸易税在国家财政收入中占有重要地位,宋高宗说:“市舶之利最厚,若措置得当,所得动以百万计。”

——改编自王伟超《试论宋代经济的三驾马车》

材料二   中华文明的组成,既包括定居于黄河、长江流域的较早时期以农耕为主要生活来源的华夏文明,也包括若干以游牧为主要生活来源的少数民族文明。春秋时期,孔子对西周礼乐文明进行多方面阐述,形成了儒家文化的核心思想。战国时期,一大批思想家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和主张,成为后世思想文化发展的源头。汉武帝独尊儒术,确立儒学在中华传统文化中的正统地位。魏晋玄学、唐朝佛学的繁荣使得传统儒学受到挑战,但也促进了儒学的创新和发展。……古代中国虽历经战乱、分裂和王朝更替,但传统文化从未中断,总是在继承已有成果的基础上不断发展。

——摘编自冯天瑜《中国文化史》

(1) 根据材料一,指出宋代海外贸易繁荣的表现,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主要特点及其现实价值。
材料分析题 普通
2.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海上丝绸之路是当时世界上最重要的商路。宋代海路主要包括:通往东南亚、南亚乃至西亚、东北非洲等地的南海航线和通往日本、朝鲜和琉球等地的东海航线……政府在沿海港口置市舶司,“掌蕃货贸易之事”……海外贸易的收入,在宋代财政上占有重要地位。

——摘编自高红清《国际化的宋代与海上丝绸之路》

材料二   1400—1800全球海上主要贸易路线图

材料三   17世纪,英国实行另类的“重商主义”,它着重体现在为英国和殖民地商业利益而垄断帝国贸易的“航海法”:即硬性规定殖民地输出商品必须先到英国,殖民地进口商品必须经过英国;进出口货物必须由英国或殖民地船只装载。这实际上是向当时荷兰的海上运输垄断权挑战。它意味着战争,战争使英国最终成功地扩大和保护了殖民地和商业。

——林秀玉《英国对外贸易现代化进程之探析》

(1) 假如你是一位生活在南宋的商人,选择从海路出发贩运货物至西亚、北非。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说明你选择走海路的原因,并写出出发港口的名称。
(2) 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写出这一时期流入中国白银的主要来源地,并简要分析白银大量流入中国带来的影响。
(3) 根据材料三,指出17世纪英国发展对外贸易的手段,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17至20世纪初英国在世界贸易中的地位变迁。
材料分析题 普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