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唐朝的民族政策,有利于唐政权与周边各少数民族建立良好的关系,加速了民族交融。唐朝是民族交融的又一次高峰,而这首先表现为民族血缘的交融……唐朝皇室与少数民族联姻成为平常事。

——摘编自郑师渠主编《中华民族精神研究》

材料二     澶州之战后,北宋与辽议和,保持了长久的和平局面。宋与辽、宋与西夏的边界开设的贸易场所,称为“榷场”。官府和商人用各种商品在此进行交换,互通有无。宋辽和平,使边界贸易兴旺,交流频繁。

——摘编自李侃《中国古代史》

材料三    从整体来考察中国古代民族关系的发展规律,不难看出,既有阶段性的和好,也有阶段性的战争。在和好阶段内,双方都非常珍惜来之不易的和好局面,尽量采取一些措施以求维持较长时间的和好;在战争阶段内,也有一些谋求和好的活动。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唐朝实行怎样的民族政策?这样的政策,起到了什么作用?举一例说明“民族血缘的交融”。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北宋与辽议和”的结果,并概括其作用。
(3) 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中国古代民族关系的认识。
【考点】
盛唐民族交往与交融; 辽与北宋的和战;
【答案】

您现在未登录,无法查看试题答案与解析。 登录
材料分析题 普通
能力提升
真题演练
换一批
2. 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是历史发展的主流,更是国家繁荣富强的重要基础。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唐朝前期疆域和边疆各族的分布图(669)

——《中国历史地图册》

材料二  唐朝开明的民族政策还表现在任用大批各族贵族为官;实行并非屈辱而是民族友好的“和亲”政策。唐朝时期,各族之间战事较少,和平相处、共同发展成为主流,中华文明进入一个新的高峰。

——据施建中《中国古代史》

材料三  契丹建国前过着游牧、渔猎生活。唐末以来,一些汉族农民因避战祸,北迁到长城以北,同契丹族杂居相处。部分契丹人学会了农耕织布,建造房屋,开始了农耕生活。西夏建立后,西夏统治者仿照唐宋王朝的政治制度,并推行科举制。中原地区先进的生产技术、文化制度被少数民族吸收,少数民族政权都不同程度地受到汉族先进经济文化的影响,促进了边疆地区的开发和封建化,有利于统一的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和巩固,也促进了各民族的进一步融合。

——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

(1) 根据材料一、指出唐朝统治者为了加强对边疆地区的管理在西北地区(西域)先后设置了哪些机构?
(2) 根据材料二、指出唐朝民族关系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举一例加以说明。
(3) 根据材料三、分析两宋时期中原先进生产方式向边疆地区扩展的原因;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原地区与边疆地区交往带来的影响。
材料分析题 普通
3. 见证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

材料一

人物 相关史实
唐太宗 贞观年间,唐太宗发兵反击,先后击败东、西突厥
设立安西都护府,管辖天山以南的西域地区
吐蕃赞普松赞干布迎娶文成公主,唐蓉首次和亲
武则天 设立北庭都护府,管辖天山以北的西城地区
唐中宗 吐蕃赞普赤德祖赞迎娶金城公主,唐蕃再度和亲
唐玄宗 册封渤海国首领为渤海郡王
册封回纪首领为怀仁可汗
册封南诏首领为云南王

材料二 由于经济发展水平、自然地理条件等方面的差异,我国北方少数民族地区和中原地区存在着较为明显的地域分工,宋、辽之间经济存在着内在的互补性,所以只要战争结束,双方互惠互利的贸易关系便不可避免地发展起来,榷场贸易就是双方之间开展的官方主要贸易形式。双方达成协议,在河北延边陆续开放榷场,设立专门部门并派官员专管。宋先在雄、霸二州和安肃军置三榷场,后又在广信军置榷场。宋输出的主要物品有香料、药材、犀角、象牙、茶叶、漆器、瓷器、绢帛和书籍等,辽输出的主要物品有羊、马、骆驼、银钱、布等。

——摘编自王晓燕《论宋与辽、夏、金的榷场贸易》
 

(1) 依据材料一,概括唐朝处理民族关系的方式。结合所学,说说其对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的意义。
(2) 依据材料二,概括宋辽榷场贸易的特点。结合所学,说出宋辽榷场贸易的背景。
(3) 将材料三中的史实填入地图相应位置。(填写序号)
材料分析题 普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