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传统中国的国家治理

传统中国在数千年的发展中积累了有关国家治理的丰富思想和基本经验,形成独特的治理模式。

材料一:起源于战国,推行秦汉至明清的古代官僚行政管理,其权力运作的基本过程,可以分为皇帝支配、中央官僚行政、地方官僚行政三个部分。与权力运作过程相关联的官僚自身管理机制和施政手段,又包括更政、整肃、公文流通和胥吏幕僚四个方面。

——李治安等《中国古代官僚政治》

材料二:御史台,学纠察官邪,肃式纲纪。大事则延辦(朝堂集议),小事则奏弹(上奏、弹劾)。

——(元)脱脱《宋史》

材料三:夫道理之先在乎行教化……制札以编其俗,立乐以和其心,此皆先哲王致治之大方也。

——(唐)杜佑《通典》

材料四:因时制治,设刑宪(法律)以为之防,欲使惩者知惧而善者获宁,传所谓(古人云)狱者(刑罚)万民之命,所以禁暴止邪,养育辟生者也。

——(明)刘惟谦等《进大明律表》

(1) 材料一中的“古代官僚行政管理”产生的时代背景有____。(双选) A. 井田制全面推广 B. 宗法血缘关系不断巩固 C. 贵族等级分封制逐渐解体 D. 君主权力逐步加强
(2) ①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概括宋代监察制度的特点。

②根据材料一、二,分析“纠察官邪”,对“古代官僚行政管理”的作用。

(3) 根据材料三、四,分别概括法律与教化在传统国家治理中的作用。
(4) 综合材料并结合所学,你如何看待传统中国的国家治理模式?
【考点】
中国古代中央行政制度的演变; 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演变; 中国古代官员监察制度; 中国古代法律体系;
【答案】

您现在未登录,无法查看试题答案与解析。 登录
材料分析题 困难
能力提升
换一批
1.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多维视角下的北宋政区改革

材料一:唐室既衰,五季迭兴,五十余年,更易八姓,宇县分裂,莫之能一。宋太祖受周禅,初有州百一十一,县六百三十八,户九十六万七千三百五十三。……(太宗)雍熙中,天下上闫年图,州、座、军、监几于四百。至是,天下既一,疆理几复汉、唐之旧,其未入职方氏者,唯燕、云十六州而已。

(太宗)至道三年,分天下为十五路,(仁宗)天圣析为十八,(神宗)元丰又析为二十三……迨(徽宗)宣和四年,又置燕山府及云中府路,天下分路二十六,京府四,府三十,州二百五十四,监六十三,县一千二百三十四,可谓极盛矣。——《宋史·地理志》

——周振鹤《中国历代行政区划的变迁》

材料二:研究行政区划至少与三个学科有基本关系,一是历史学,二是地理学,三是政治学。行政区划不但是一种现实存在,而且是一种历史现象。行政区划本身是历史的产物,而且在历史过程中不断发生变化,没有哪一个行政区划不是对前代的沿袭或变革。

行政区划既是一种地理区域,又是一种人为的空间概念,它的存在与变迁都与其他地理因素有密切的关系。行政区划既是划定于地球表面之上的,当然要与自然地理环境相关。而行政区划之中又必须有一定数量的人口,这实际上包含了人文地理环境。

行政区划又是中央与地方之间发生行政关系的产物,行政区划的变迁往往是政治过程造成的,也就是说,政治的需要往往是行政区划变迁的主要原因。

——摘编自周振鹤等《中国行政区划通史》

结合北宋政区改革的史实分析说明材料二的观点。

材料分析题 普通
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边疆地区都是少数民族生活聚集的地区,能否把王朝国家的统治深入到边疆地区的关键,是处理好王朝国家与边疆各民族的关系。历代王朝有一个基本的倾向,重视对中心区域的治理,通过对中心区域的治理而影响边缘区域,强调“欲理外,先理内”,“治安中国,而四夷自服”,并且“抚之以仁义,示之以威信”。

——摘编自周平《我国的边疆与边疆治理》

材料二:新中国成立后,在党的领导下同质化的政权体系从中央延伸到边疆基层,中央人民政府得以对边疆地区实施有效的直接治理,彻底终结了历史上长期存在的松散的“中央—边疆”关系。针对边疆地区的落后状况,党中央将边疆发展融入国家建设发展的大局,举全国之力对边疆进行援助和扶持。边疆在国家安全和发展中扮演着特殊的角色,中央政府不断充实和调整边防力量,不断夯实保障边疆地区安全与稳定的群众基础,总体上实现了边疆的稳定。同时,党中央将边疆治理与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相结合,发展了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民族关系,巩固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格局,维护了边疆稳定和民族团结。这是党领导各族人民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边疆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吸收王朝国家边疆治理的积极因子,逐步探索出的一套现代国家边疆治理的“中国方案”。

——摘编自陶砥《现代国家陆地边疆治理的“中国方案”》

(1) 据材料一,概括古代中原王朝边疆治理的核心问题及方略,并简析其意义。
(2) 据材料二,归纳现代国家陆地边疆治理“中国方案”的内容及蕴含的政治智慧。
材料分析题 普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