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返回首页
1. 某班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记录并绘制了像到凸透镜的距离v跟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u之间关系的图象如图所示,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
A.
该凸透镜的焦距是16cm
B.
把物体从距凸透镜12cm处移动到24cm处的过程中,像逐渐变小
C.
当u=12cm时,在光屏上能得到一个倒立的像
D.
当u=20cm时,成放大的像,投影仪就是根据这一原理制成的
【考点】
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探究实验; 凸透镜成像的应用;
【答案】
您现在
未登录
,无法查看试题答案与解析。
登录
多选题
容易
基础巩固
能力提升
变式训练
拓展培优
真题演练
换一批
1. 张宁用图甲所示的装置测出凸透镜的焦距, 并“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当蜡烛、透镜、光屏位置如图乙时, 在光屏上可成清晰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凸透镜的焦距是10cm
B.
图乙中烛焰成的是倒立放大的像
C.
照相机成像特点与图乙中所成像的特点不相同
D.
将蜡烛远离凸透镜, 保持凸透镜、光屏位置不变, 烛焰可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
多选题
容易
2. 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实验装置如图所示,此时在光屏上可以看到烛焰清晰的像。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照相机应用了该次实验的成像规律
B.
该凸透镜的焦距在15~30cm之间
C.
保持蜡烛和光屏位置不变,移动透镜,光屏上可以再得到一个缩小的像
D.
保持蜡烛和透镜的位置不变,换用焦距更小的凸透镜,要得到清晰的像,光屏应靠近透镜
多选题
容易
3. 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中,某学习小组用如图甲所示的方法测量凸透镜的焦距:正确安装并调节实验装置后,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像,如图乙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由图甲可知,该凸透镜的焦距是40.0cm
B.
投影仪成像特点与图乙中烛焰的成像特点相同
C.
图乙中的烛焰向远离凸透镜方向移动,所成的像逐渐变小
D.
图乙中若用黑纸片将凸透镜挡一半,光屏上成半个烛焰的像,且像变暗
多选题
容易
1. 小明用自制的“水凸透镜”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当蜡烛、“水凸透镜”和光屏位于如图所示的位置时,光屏上呈现烛焰清晰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此时“水凸透镜”的焦距为15.0cm
B.
蜡烛燃烧变短,光屏上的像会向上移动
C.
调节“水凸透镜”的厚度可改变其焦距
D.
此时成像特点与照相机的相同
多选题
普通
2. 小明用凸透镜先后两次观察书本上的字,看到如图所示的两种情景。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甲图中成的是虚像,乙图中成的是实像
B.
两图被观察的字在凸透镜的一倍焦距以内
C.
甲图中的成像规律可应用于投影仪,乙图中的成像规律可应用于照相机
D.
甲图中凸透镜靠近书本,所成的像变小;乙图中凸透镜远离书本,所成的像也变小
多选题
普通
3. 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中,光具座上各元件位置如图所示,此时在光屏上恰好成一个清晰的烛焰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利用此成像特点制成了投影仪
B.
将透镜的上半部分遮挡,在光屏上仍然能成完整的烛焰像
C.
保持蜡烛和光屏位置不动,向右移动透镜,光屏上能再次成清晰的烛焰像
D.
在凸透镜左侧附近放一凹透镜,这时需要将光屏向左移动才能在光屏上再次成清晰的烛焰像
多选题
普通
1. 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当烛焰、凸透镜、光屏处于如图所示的位置时,此时能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倒立、
(选填“放大”“等大”或“缩小”)的像,生活中根据此原理制成的是
(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
填空题
容易
2. 凸透镜的物距与像距之间关系的图像,如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该凸透镜的焦距是16cm
B.
当u=12cm时,在光屏上能得到一个缩小的像
C.
当u=20cm时成放大的像,投影仪就是根据这一原理制成的
D.
把物体从距凸透镜12cm处移动到24cm处的过程中,像逐渐变小
单选题
普通
3. 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记录并绘制了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u跟像到凸透镜的距离v之间的关系的图像,判断正确的是( )
A.
该凸透镜的焦距是20cm
B.
当u=15cm时,在光屏上能得到一个缩小的像
C.
当u=16cm时,成放大的像,投影仪就是根据这一原理制成的
D.
物体从距凸透镜10cm处移动到30cm处的过程中,像逐渐变大
单选题
容易
1. 好学的小辉将物理课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1)
他在玩具盒里发现了三块厚玻璃片,想知道它们是不是凸透镜或者凹透镜,于是设计了这样一个探究实验(如图):把一块透明的玻璃板放在水平的白色桌面上,把a、b、c三块厚玻璃片平放在玻璃板上,用三只电筒照射出粗细相同的平行光束,正对玻璃片射向桌面。将玻璃板竖直向上移动(保持水平)到某个位置,水平桌面出现了大小不同的光斑(如图甲):通过a的光斑与平行光束等大,通过b的光斑比平行光束大,通过c的光斑比平行光束小。由此判断
一定是凸透镜;为了进一步辨别另外两块玻璃片的性质,他将玻璃板竖直向下移动一段距离(如图乙),发现:通过a的光斑大小不变,通过b的光斑变得很小,通过c的光斑变大,由此判断
既不是凸透镜也不是凹透镜,
也是凸透镜(前三空均填“a”或“b”或“c”),且它的焦距比另一个凸透镜更
(填“长”或“短”);
(2)
为了准确测量该凸透镜的焦距,方法如图,让电筒光正对着透镜,调整光屏的位置,直到光屏上出现一个最亮、最小的光斑,如图可知其焦距为
cm;
(3)
小辉还发现他家底楼房间的水泥地面经常湿漉漉的,甚至出现大量水珠,这是为什么呢?是地基土壤中的水或者水蒸气渗透出来了,还是其他原因呢?小辉开始研究,他选择了一个高温潮湿的天气,用干毛巾将一部分湿漉漉的地面擦干,分别铺上防水的塑料保鲜膜和泡沫板,两小时过后,他发现保鲜膜表面又出现了水珠,而泡沫板表面以及泡沫板遮住的地面没有水珠。根据物理课所学的知识可知,保鲜膜上出现的水珠主要是
(选填“空气中”或“地面渗透出”)的水蒸气遇到温度较低的地面发生了
(填物态变化的名称)形成的,这一现象在
(选填“冬季”或“夏季”)最容易发生,为了减轻地面的潮湿程度,以下几种方法效果最好的是
。
A. 在地面铺上瓷砖
B. 经常开门窗,加快空气流动
C. 经常用拖把拖地
实验探究题
普通
2. 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中:
(1)
将蜡烛、凸透镜和光屏依次安装在光具座上,点燃蜡烛,调整它们的高度使烛焰中心、透镜光心和光屏中心在
。
(2)
如图甲所示,光屏上成清晰的像,生活中
(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就是利用此成像原理工作的。由光路可逆可以推断,保持蜡烛和光屏的位置不变,只移动透镜到
cm刻度处,光屏上可再次成清晰、倒立的实像。
(3)
实验一段时间后,原来在光屏中心的像“跑”到光屏上方,如图乙所示位置。能让像重新回到光屏中心的操作是
。(填序号)
①光屏下调 ②蜡烛上调 ③透镜上调
(4)
在图甲实验基础上,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动,把蜡烛移到35cm处,无论怎样移动光屏,光屏上始终接收不到像,观察像的方法是
。
(5)
在图甲实验的基础上,更换焦距为
的凸透镜,保持蜡烛和凸透镜位置不动,为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光屏应向
(选填“左”或“右”)侧移动。
实验探究题
普通
3. 实验课上,同学们自制了一个研究不同光学元件成像情况的组合件,如图甲所示。“插槽”可插入不同光学元件,“内筒”固定,“外筒”可左右横向移动,外筒上的“半透明薄膜”可作光屏。图乙中的光学元件分别是①凸透镜②茶色玻璃板③钻有小孔的遮光板,点燃蜡烛进行实验。
(1)
如图甲所示,在插槽中插入某光学元件后,同学们在A处观察,左右移动外筒,像的大小不变,说明插入的是
;
(2)
如图甲所示,在插槽位置插入光学元件①,恰能在半透明薄膜上看到烛焰清晰的像,该像是
(选填“放大”或“缩小”)的像,该成像原理在生活中的应用有
;
(3)
当插入某光学元件后,同学们就在薄膜上看到了清晰的像,该像是
(选填“正立”或“倒立”)的,若向左移动外筒,像始终清晰,则该同学插入的是图乙所示光学元件中的
;此过程中像将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像的亮度将
(选填“变亮”、“变暗”或“不变”)。
实验探究题
普通
1. 随着科技的发展,我们进入了“刷脸”时代。“刷脸”时人脸面对摄像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经系统自动拍照、扫描,确认相关信息后,即可迅速完成身份认证。在系统拍照过程中( )
A.
人脸是光源
B.
人脸经摄像头成缩小倒立的实像
C.
人脸经摄像头成像的原理与平面镜相同
D.
人脸应保持在透镜的一倍焦距到两倍焦距之间
单选题
容易
2. 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小欢同学将点燃的蜡烛放在凸透镜前某一位置时,恰好在凸透镜后30cm处的光屏上出现一个与蜡烛等大倒立的像:若将此蜡烛移至凸透镜前12cm处时,则( )
A.
光屏上出现倒立放大的实像
B.
光屏上出现倒立缩小的实像
C.
无论怎样移动光屏,光屏上均不会出现实像
D.
将光屏远离凸透镜方向移动一段距离,光屏上才会出现倒立放大的实像
单选题
普通
3. 为了防控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学校门口安装了测温摄像仪,当同学们经过它时,会自动利用
(选填“紫外线”或“红外线”)检测人体温度是否正常。测温摄像仪的成像原理与我们生活中的
(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成像原理相同,当人靠近镜头时,所成像的大小将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填空题
普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