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的目的是;旋转右侧底板,发现底板无法承接到像,说明平面镜成的是像;
(2)比较像与物的大小,在像B的位置放置一个与A大小相同的蜡烛C,且(填“需要”或“不需要”)点燃。发现B、C完全重合,说明;
(3)测得A、C 到O点距离相等,与镜面所成的夹角也相等。得出结论:像与物关于镜面;
(4)如图2所示,是电视台直播时使用的提词装置,水平放置的提词板通过一块与水平成(填角度)的镀膜玻璃,将提词板上显示的台词成像到竖直方向,使演讲者在看台词的同时也能面对摄像机。
(1)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做实验时,玻璃板不仅可以成像,还便于;
(2)将点燃的蜡烛A竖立在玻璃板的前面,将未点燃的蜡烛B竖立在玻璃板后面并移动,直到看上去蜡烛B跟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实验时应在(选填“A”或“B”)侧观察蜡烛A经玻璃板所成的像;
(3)将光屏竖立在像的位置(与玻璃板平行),光屏上无法呈现蜡烛A的像,说明平面镜所成的像是(选填“虚”或“实”)像。
(1)实验时选择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的目的是;
(2)选取两支相同的蜡烛是为了比较像与物的关系;
(3)当蜡烛A远离玻璃板时,像的大小(选填“变小”、“不变”或“变大”);
(4)在乙图中画出人眼看到光源S点在平面镜中的像的光路图,并保留作图痕迹。
(1)如图甲所示,在竖立的玻璃板前放一支(选填“点燃”或“不点燃”)的蜡烛M,可以看到玻璃板后面出现蜡烛的像。小红拿另一支大小相同的蜡烛N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到它跟蜡烛M的像完全重合,这说明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的大小相等,这里采用了法;
(2)实验时,小红同学应在(选填“M”或“N”)侧观察蜡烛M经玻璃板所成的像。移去后面的蜡烛N,在其所在位置上放一光屏,则光屏上接收到蜡烛烛焰的像(选填“能”或“不能”);
(3)若图乙中猫的头部位置保持不变,把镜子沿MN截成两半,其中的一半平行向后移一段距离,则猫的头部通过左、右两半面镜子。
A.都不能成像
B.各成半个像,合起来成一个完整的像
C.都成完整的像,且两个像在同一位置
D.都成完整的像,且两个像在不同位置
(1)实验中选用薄玻璃板进行实验的目的是;
(2)A、B两根蜡烛的大小和形状相同,这样便于验证像和物的关系;
(3)将点燃的蜡烛A置于玻璃板前方,小融的眼睛应该在蜡烛(选填“A”或“B”)侧观察蜡烛A的像,若发现蜡烛A的像不太清晰,通过点燃蜡烛B(选填“可以”或“不可以”)使像变清晰;
(4)实验中,若看到蜡烛A通过玻璃板成两个像,如图乙所示,其中距离观察者较近的像A'较(选填“亮”或“暗”),较远处的像A''是蜡烛A通过玻璃板的(选填“P”或“Q”)面成像得到的;
(5)丙图为猫咪照镜子的情境,若猫的头部位置保持不变,把镜子沿中间截成两半,将右边一半平行向后移一段距离,则左、右两半面镜子。
A.各成半个像,合起来成一个完整的像 B.左半边镜子成完整像,右半边不成像
C.都成完整的像,但两个像在不同位置 D.都成完整的像,且两个像在同一位置
实验次数
1
2
3
蜡烛A到玻璃板的距离/cm
3.39
5.11
6.39
蜡烛B到玻璃板的距离/cm
3.50
5.21
6.51
小敏发现三次实验测量出的蜡烛B到玻璃板的距离都比蜡烛A到玻璃板的距离略大一些,与在学校实验得到的“物体在平面镜中所成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的结论不相符。小敏通过与同学和老师进行了交流讨论,分析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①厚为2的茶色玻璃; ②厚为2的透明玻璃; ③厚为2的茶色玻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