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返回首页
1. 金属“镓”是晶体,如图,将一块柱形的金属“镓”轻轻地放在手心,很快就会变成液体,由此可知该过程( )
A.
金属“镓”发生熔化
B.
金属“镓”发生液化
C.
该过程金属“镓”温度一直升高
D.
金属“镓”的熔点高于手的温度
【考点】
凝固与凝固放热特点; 液化及液化放热;
【答案】
您现在
未登录
,无法查看试题答案与解析。
登录
单选题
容易
基础巩固
能力提升
变式训练
拓展培优
真题演练
换一批
1. 如图 所示, 下列物态变化现象需要放热的是
①病人用冰袋降温 ②高压锅冒出的“ 白气 ” ③冬天河水会结冰 ④碘锤中碘颗粒变少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单选题
容易
2. 夏天,小明将冰水和热水分别注入常温下的两个透明烧杯中,如图所示,过一会儿发现两个烧杯的杯壁上都出现了小水珠,使得杯壁变得模糊,针对这一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甲、乙两烧杯都是在内壁上出现了水珠
B.
甲烧杯的外壁出现了水珠,乙烧杯的内壁出现了水珠
C.
甲、乙两烧杯都在外壁出现了水珠
D.
甲烧杯中水珠是液化现象,乙烧杯中水珠是汽化现象
单选题
容易
3.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晶体熔化时温度不断上升
B.
非晶体凝固时温度保持不变
C.
物质熔化时都要在一定温度下进行
D.
物质凝固时都要放出热量
单选题
容易
1. 一代伟人毛泽东在《沁园春•雪》中写到:“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形成这种自然景象的主要物态变化是( )
A.
熔化和汽化
B.
凝固和凝华
C.
凝固和液化
D.
汽化和升华
单选题
普通
2. 日常生活中我们会遇到很多“水珠”,下列4个场景中,“水珠”的形成过程与其它三个不同的是( )
A.
深秋草叶上的“水珠”
B.
雪后放晴,屋檐上滴落下来的“水珠”
C.
洗完热水澡后,浴室镜子上出现的“水珠”
D.
冬天戴眼镜的同学从室外走到室内时眼镜片上出现的“水珠”
单选题
普通
3. 下列自然现象中,属于汽化的是( )
A.
冰雪遇暖消融
B.
冬天江河结冰
C.
春天白雾弥漫
D.
阳光下露珠变小
单选题
普通
1. 近年来,由于全球气候变暖,极端天气愈发频繁,深圳夏季最高温已破38℃,这使得雪糕、冰棍热销不已。机智又细心的你拆开一根冰棍的包装袋时发现一股“白气”腾出,当你准备享受这一刻的透心凉时,突然发现舌头“粘”到冰棍上了,不敢乱动的你只能耐心等待舌头上的冰慢慢化开。请你写出上述所提到的现象对应的物态变化:“白气”
;舌头“粘”到冰棍上
;舌头上的冰慢慢化开
。
填空题
普通
2. 我国古代很早就对物态变化有所认识和应用。早在公元前21世纪,我国就掌握了青铜冶铸技术。如图所示的铸造青铜钟,就是让经过冶炼的液态铜在泥模内发生
制成的。东汉王充所著《论衡》中有“云雾,雨之征也,夏则为露,冬则为霜,温则为雨,寒则为雪”。其中“露”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发生
形成的。
填空题
普通
3. 小聪春节时和父母自驾到东北游玩,出发时发现小汽车车窗玻璃出现水雾,可以擦车窗玻璃的
(选填“内侧”或“外侧”)除雾;到了东北后,小聪在零下三十多摄氏度的极寒气温下洒出一杯96℃以上的热水看到出现了“泼水成冰”的景观(如图所示),是
现象。(填物态变化名称)
填空题
普通
1. 北京时间2024年10月30日凌晨4时27分,搭载神舟十九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十九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发射,并与中国空间站组合体完成自主快速交会对接。神舟十九号载人飞船发射取得圆满成功,浩瀚太空首次迎来中国“90后”访客。执行神舟十九号载人飞行任务的航天员乘组由蔡旭哲、宋令东、王浩泽3名航天员组成。其中,航天员宋令东、航天员王浩泽为首次执行飞行任务的“90后”。 这次任务是我国载人航天工程进入空间站应用与发展阶段的第4次载人飞行任务,是工程立项实施以来的第33次发射任务,也是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的第543次飞行。
(1)
火箭中的燃料和氧化剂是液态的,它是通过既降低温度又
的方法使气体液化的;
(2)
火箭点火后,发射台附近产生了大量“白气”,这是台下导流槽内的水在高温火焰下发生物态变化,先
成水蒸气,然后
形成的;(均填物态变化名称)
(3)
小明查阅资料得知:当火箭的速度达到了7.9km/s时才可以脱离地球,由此可知,火箭上升过程中做
(选填“匀速直线”或“变速”)运动,火箭上升过程中神舟十三号飞船相对于火箭是
(选填“运动”或“静止”)的;
(4)
“神舟”载人飞船的返回舱,它的表面有层叫做“烧蚀层”的固态物质,当返回舱返回地球时,在通过大气层过程中,“烧蚀层”可以保护返回舱不因高温而烧毁。“烧蚀层”能起这种作用,主要是它发生的物态变化是___________。
A.
熔化和液化
B.
熔化和凝固
C.
液化和凝华
D.
熔化和汽化
填空题
普通
2. 生活中有许多有趣的热现象,请结合你对生活中的观察;完成下列内容:
(1)
进入冬天,学校的工作人员会把户外浇花的水管里的水都放掉,防止管里的水
(填物态变化名称),破坏水管;冬天载满人的公交车在户外长时间运行,车窗玻璃上常常附有小水珠,小水珠出现在车窗
(选填“内侧”“外侧”或“内外侧都有”)。
(2)
生活中点燃的煤气灶,火焰加热周围的空气,热空气密度
同体积的冷空气密度,由于地球
的作用,热空气受冷空气挤压,向上流动,形成冷热对流,火焰呈现向上升起的形态;神舟十六号航天员桂海潮在天宫空间站点燃的蜡烛,火焰加热周围的空气,由于处于微重力环境,无法形成对流,只能均匀扩散,形成了
火焰(选填“柱状”“球状”或“尖锥状”)。
(3)
将一杯热水倒入容器内的冷水中,冷水温度升高了
, 然后又向容器内倒入同样一杯热水,水温又上升了
, 不计热损失,则热水和冷水的温度差为
。
填空题
普通
3. 如图是关于水循环的示意图,地球上的水在不停地循环着,阳光晒暖了海洋,①
水变成水蒸气
升到空中,形成暖湿气流,暖湿气流遇到冷空气后,②
水蒸气凝成小水滴
, 大量小水滴悬浮在高空中,就形成云;小水滴相互聚集,就会凝结成大水滴下降成雨。冬天,③
水蒸气在寒冷的高空急剧降温,从而凝成微小的冰晶
, 聚集后就变成雪花飘落大地。这些天空的降水落到地面,一部分直接变成小溪,另一部分渗入地下,涌出地表后,变成股股清泉。许多小溪汇合,形成江河,又注入大海。
(1)
依据上述短文描述,总结出水在自然界中存在的三种状态:固态、液态和
;
(2)
依次写出上文划线部分物态变化的名称:①
、②
、③
;
(3)
“雪后寒”是因为雪
(填物态变化名称)时,
(选填“吸收”或“放出”)热量,使得地面上方空气的温度降低,所以人们有雪后寒的感觉。
科普阅读题
普通
1. “二十四节气”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有关节气的谚语,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
“惊蛰云不停,寒到五月中”,云的形成是升华现象
B.
“伏天三场雨,薄地长好麻”,雨的形成是凝固现象
C.
“霜降有霜,米谷满仓”,霜的形成是凝华现象
D.
“小寒冻土,大寒冻河”,河水结冰是熔化现象
单选题
容易
2. 谚语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
“十月打了霜,来年粮满仓”,如图甲,霜的形成是凝华现象,需要吸热
B.
“大雾不过响,过响听雨响”,如图乙,雾的形成是汽化现象,需要放热
C.
“草上露水凝,天气一定晴”,如图丙,露的形成是液化现象,需要放热
D.
“大雪河封住,冬至不行船”,如图丁,冰的形成是凝固现象,需要吸热
单选题
普通
3. 早在公元前1650年,我国劳动人民就掌握了青铜器铸造技术。用石杓舀出液态铜倒入陶范中冷却成固态,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液态铜倒入陶范冷却成青铜器是凝华现象
B.
液态铜冷却成固态的过程中质量变大
C.
工匠身上的汗水不断汽化,需要吸热
D.
刚用过的石杓放入水中出现的“白气”是水蒸气
单选题
普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