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一:
井冈山位于江西省西南部,地处湖南、江西边界的罗霄山脉中段,以茨坪为中心,古有“郴衡湘黯之交.千里罗霄之腹”之称。井冈山整个地势中部高四周低,呈明显的两级阶梯,当地气候条件适宜。自然资源丰富,森林覆盖率为81.2%,至今仍保留大片人迹未至的原始森林,是世界上最有代表性的山地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区,当地的代表性植物有红豆杉、银杏、半枫荷、白豆杉等上千种。
这里不仅是我国为数不多的生物多样性保存完好、植被和景观资源丰富的生态名山,更是一座与中国历史息息相关的政治名山。在革命时期,井冈山因其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地理环境优势和良好的群众基础,成了我党建立革命根据地最好的选择。
材料二:
黄洋界,井冈山五大哨口之一,站在这里能够俯瞰井冈山全貌,此地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险,是茅坪通往井冈山的要隘,也是当年保卫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党、政、军高级指挥机关的一座天然屏障。它海拔1343米,山峰似剑,绝壁悬崖,一边是千仞高山,一边是万丈深渊,四周群峰起伏,地势极为险峻。不仅如此,黄洋界附近的气候变幻多端,山头常有浓雾缭绕,故又被称为“汪洋界”“望洋冈”。毛泽东曾赋诗曰:“过了黄洋界。险处不须看。”
1928年8月,这里曾经发生过著名的黄洋界保卫战。就是在这里,红军以不足一个营的兵力。与数倍于己之敌激战一整天,打退敌人的一次次进攻,特别是借助唯一一发打出去的迫击炮弹的威力。将敌人击溃。当年的红军哨口工事、红军营房以及红军战士们挑粮所走过的小道至今仍在。
哨口下方就是著名的“挑粮小道”。1928年冬天,为了粉碎敌人的军事围剿和经济封锁,解决根据地军民的吃粮问题,大批红军挑粮上山,挑粮成了当时的一项经常性工作。挑粮小道连接的是宁冈的茅坪和茨坪,足有五六十里,山高路陡,十分难走。战士们早上下山,晚上上山,肩执背驮,在较短时间就将30万斤粮食运上山,创造了奇迹。
材料三:
作为亚热带植物原生地之一,井冈山具有全球同纬度迄今保存最完整的原始次生林7000多公顷。很多人对井冈山的第一印象就是一眼望不到边的绿色。
在井冈山五百里林海里,最使人难忘的是漫山遍野的翠竹。井冈翠竹有很多种类。毛竹、泥竹、楠竹、丹竹、石竹、金竹,还有方竹……一片片、一丛丛,挺拔苍劲,生机勃勃。
“井冈山的竹子,是革命的竹子!”井冈山人爱这么自豪地说。井冈山的翠竹是有历史的。当年曾用鲜血和汗水保卫过井冈山红色政权的战士们,没有谁不记得这里的翠竹。红军战士用井冈山的竹子搭帐篷、做梭镖、制扁担、做吹火简……可谓将竹子的功用发挥到了极致。在黄洋界和八面山上,红军还用它摆过“三十里竹钉阵”,英勇退敌,威震八方。可以说井冈山的每一根竹子都有它的故事。
(材料摘编自梁敏仪《井冈山:在这里追寻红色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