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进入近代社会以后,人类的生产组织方式发生了重大的变化,科学技术也取得了巨大进步。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集中的手工工场,相对于分散的作坊而言,是一种大型的生产组织,它把所有劳动力和不同工序集合在同一场所。在手工工场里,日趋细致的劳动分工已成为生产的基础。这一时期,产生很多发明,采用新的技术,改进生产工具。手工工场的组织形式对工人的训练和要求,奠定了日后工业化大生产所必备的组织秩序,人的行为和心理状态。手工工场带来了生产效率的提高,产品质量的改善,更重要的是它面向市场而进行生产。

——改编自王斯德《世界通史(第二编,工业文明的兴盛)》

材料二   市场总是在扩大,需求总是在增加。甚至工场手工业也不再能满足需要了。于是,蒸汽和机器引起了工业生产的革命。现代大工业代替了工场手工业;工业中的百万富翁,整批整批产业军的统领,现代资产者,代替了工业的中间等级。大工业建立了由美洲的发现所准备好的世界市场。世界市场使商业、航海业和陆路交通得到了巨大的发展。这种发展又反过来促进了工业的扩展。

——引自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

材料三

第一次技术革命

从纽可门的单作用蒸汽机到瓦特的双作用蒸汽机的发明用了72年

从发明到应用:蒸汽机为84年

第二次技术革命

从法拉第的发电机模型开始,到美国人交流电动机发明用了57年

从发明到应用:电动机为65年;无线电为35年;雷达为15年

第三次技术革命

代表性技术电子计算机1946年问世,在30年时间内经历了5代;运转速度增加30多万倍;体积缩小到三分之一

从发明到应用:原子能利用为6年;电子计算机为5年;晶体管为4年;激光器为1年

科学知识增长率

20世纪50年代每年增长9.5%;60年代为10.6%;80年代为12.5%

——改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现代史编,下卷)》

(1) 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指出工业革命前英国手工工场呈现的发展趋势,并概括手工工场的发展为日后工业革命开展而奠定的基础。
(2) 根据材料二,以“市场”为视角指出进行工业革命的必要性及其重要作用。结合所学,写出当时“代替了工场手工业”的新生产组织方式及“蒸汽和机器”催生的两样新交通工具。
(3) 根据材料三,概括第三次技术革命相对于第一、二次技术革命而言出现的新变化,并结合所学,以科技为视角概述进入20世纪以来出现这些新变化所具备的条件。
【考点】
第一次工业革命; 第二次工业革命; 科学技术新发展;
【答案】

您现在未登录,无法查看试题答案与解析。 登录
材料分析题 普通
能力提升
真题演练
换一批
1. “八小时工作、八小时休闲、八小时睡眠”,曾经是西方工人阶级追求的目标。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853年美国一家工厂制订的工人每日时刻表及译文(局部)

材料二  欧美国家实现八小时工作制历程表

时间

事件

1866年

第一国际(马克思、恩格斯领导的国际工人组织)会议上, 将争取八小时工作制写进了决议中。八小时工作制第一次 成为整个资本主义社会的工人们共同争取的目标。

1886年5月1|芝加哥工人举行支持八小时工作制的游行,并与警察发生 冲突,造成7名警察及4名游行人员死亡,

1889年7月

第二国际在已黎成立,通过《劳工法案》及《五一节案》,

 

决定以同盟罢工为工人斗争的武器,并将每年的5月1日 定为国际劳动节。

1902年

芝加哥的企业主们向美国工业委员会提交报告指出:实行 8小时工作制以来,工人们的劳动热情和劳动效率大大提 高。同样的报告像雪片一样从美国各地飘向华感顿。

20世纪20年 代

欧美主要的工业国家普遍完成了8小时工作制的立法。

——摘编自徐晓飞《十九世纪西方工人争取八小时工作制的艰苦历程》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19世纪中期美国工人阶级工作状况及形成原因。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世纪下半期工人争取八小时工作制斗争的特点,简要谈谈你对20世纪初西方企业主支持8小时工作制这一现象的理解。
材料分析题 普通
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5世纪末期起,一些来自人们刚刚知道的地方的“奇物”出现在欧洲,刺激了学者们的研究欲望和收藏家们的好奇心。与此同时,在思想解放浪潮冲击下,人类对自然的认识推进到一个新的阶段,初步形成了自然科学的分类和科学实验方法。

17世纪,一些思想家和科学家纷纷倡议建立博物馆,认为博物馆将会“达到教化民众的目的,成为发明家集结与交换心得的场所”。18世纪40年代起,英、法等国相继建立起自然史博物馆。当时的博物馆追求珍奇物品和标本的齐全,陈列繁杂。

——摘编自《博物馆的历史》

材料二   达尔文的《物种起源》发表后,博物馆的布展开始突出展品演化的时序和内在联系。博物馆的海量收藏品形成一个巨大资料库,为世界各国的学者展开研究提供了便利条件,并帮助他们解决了一些实际问题。

1820年,法国建立国立科学技术博物馆,以展示机器和制造技术为主,免费向公众开放。1909年,英国成立伦敦科学博物馆,接收了1851年、1876年两次世界博览会的一些机械展品,收藏了瓦特发明的蒸汽机和斯蒂芬森发明的机车等。来自不同地区的游客在各大博物馆参观,各博物馆之间的展品巡回展览也逐渐增多。

——摘编自《博物馆的变迁》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欧洲博物馆建立的历史背景。
(2) 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评述在欧洲历史发展中博物馆所发挥的作用。
材料分析题 困难
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工业革命时期,英国的科学文化事业获得了全面发展。早在1760年,格拉斯哥大学的安德森教授首创工人教育。至1826年,英国各大城市和许多中小城镇都设立了职工讲习所。它们给广大的非熟练工人传授了必要的知识,使他们很快适应了机器大生产的需要。19世纪上半期,英国兴起了创办机械学校和工学院的热潮。伦敦国王学院由英国国王乔治四世于1829年创办,欧文学院也于1851年创立。与此同时,英国的各种文化团体相继建立,例如皇家艺术协会、伯明翰新月会和曼彻斯特文学哲学协会等。

法国是世界上科学最为发达的国家之一、但科学技术在法国没有像在英国那样表现出对工业的强烈促进作用。法国是个煤矿资源和铁矿资源不丰富的国家,所以关于煤的技术不会出现在法国;法国人力资源又比较丰富,所以缺乏机械化的强烈欲望。法国工业的生产强调产品的高质量和个性化,这一点不同于英国,这不利于机械化生产方式的推广。法国是一个讲求艺术的国家,所以科学技术上也带有“唯美主义”的色彩。法国不是新教国家,没有强烈的以科技促进生产而获取商业利益的追求。在制度上,分散的研究机构不利于快速整合已有的研究成果,以使后人的研究站到前人的肩膀上。

——摘编自萧国亮、隋福民《世界经济史》

(1)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工业革命时期英国科学、文化事业获得全面发展的表现及其原因。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科学技术对工业的促进作用在法国和英国表现不同的原因。
材料分析题 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