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陶渊明诗文联读

〔甲〕五柳先生传(节选)

〔晋〕陶渊明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乙〕归园田居(其三)

〔晋〕陶渊明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均选自《陶渊明全集》)

(1) 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断三处)

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

(2) 下列关于《桃花源记》和甲文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桃花源记》以渔人的行踪为线索,写了他发现桃林、进入桃源、离开桃源和再寻桃源的经历。 B. 《桃花源记》第二段描写了桃源中的美丽风光,其中有自然风光,也有人文风光。 C. 甲文中,五柳先生住处旁边有五棵柳树,所以自号“五柳先生”。 D. 甲文中,五柳先生喜欢读书,而且深究书中文字之意,可谓“一字之证,博及万卷”。
(3)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

(4) 《桃花源记》描绘的桃源中,人们过着丰衣足食、幸福美好的生活,具体表现在“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两处。甲文中,五柳先生的生活却与此截然相反,具体表现在“”。

(摘录原文语句作答)

(5) 甲文、乙诗写的是同一个人,写作角度却明显不同,试结合选文内容具体分析。
(6) 联系《桃花源记》和甲文、乙诗,结合作者生平和时代背景,谈谈你对乙诗中“但使愿无违”的“愿”的理解。
【考点】
归纳文言文内容要点,概括文章中心;
【答案】

您现在未登录,无法查看试题答案与解析。 登录
文言文阅读 普通
能力提升
真题演练
换一批
3.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宾客诣陈太丘宿,太丘使元方、季方炊。客与太丘论议,二人进火,俱委而窃听。炊忘著箄 , 饭落釜中。太丘问:“炊何不馏?”元方、季方长跪曰:“大人与客语,乃俱窃听,炊忘著箄,饭今成糜。”太丘曰:“尔颇有所识不?”对曰:“仿佛志之。”二子俱说,更相易夺 , 言无遗失。太丘曰:“如此,但废自可,何必饭也!”

                                                                                                                                                                                            《世说新语•夙惠》

      【注释】①箄:蒸饭的器具,使米不至于落入水中。著箄,放竹箄。②馏:蒸饭。③糜:稀饭④识:记住。⑤志:记住。⑥更相易夺:互相改正补充

(1) 解释下列划线的词语

①宾客陈太丘宿    ②言无

(2) 下列对文中画线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句中“此”指代上文中的“二子俱说,更相易夺,言无遗失”。 B. 这句话表达了陈太丘对二子煮饭成粥这一举动的原谅和劝慰。 C. 这句话含蓄地写出了二子不专心做饭的行为,并委婉地予以了批评。 D. 这句话的言外之意是只要你们学到了知识,即使吃稀饭也是可以的。
(3) 我们在预备年级所学的《陈太丘与友期》中认识了一个聪慧善辩的元方,请结合本则故事,分析元方从小就如此聪慧善辩的原因。

文言文阅读 普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