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中国70%的人口生活在农村,在毛泽东的集体主义体制下,被称为“铁饭碗”的农民生计得到保证,但其生产动力被削弱并导致了生产率的下降……20世纪80年代国家实行了“责任制”以补救这种状况。在这种体制下,每个家庭与国家签订合同,为集体生产队生产一定指标的产品,余下的部分农民便可拿到市场上出售。私人承包的责任田扩大到了总耕地的15%,从而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主要由“责任田”提供的农产品产量奇迹般地翻了一倍。
——摘编自【美】费正清著、张沛译《中国:传统与变迁》
材料二:我国建国三十五年来所发生的深刻变化,已经初步显示出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在经济体制上形成了一种同社会生产力发展要求不相适应的僵化的模式。这种模式的主要弊端是:政企职责不分,条块分割,国家对企业统得过多过死,忽视商品生产、价值规律和市场的作用,分配中平均主义严重……严重压抑了企业和广大职工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使本来应该生机盎然的社会主义经济在很大程度上失去了活力。
——《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
【示例】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国开始实行改革开放,在农村建立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城市进行经济体制改革,逐步建立了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这两种制度创新有力地促进了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日益成为一个充满活力的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