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租地农场主成了这种农业工人的实际支配者,成了他们的剩余劳动的实际剥削者,而土地所有者现在只和这种资本主义粗地农场主发生直接关系,而且是单纯的货币关系和契约关系。

——摘自马克思《资本论》

材料二  诚然,它只限于社会上的少数英才——学者、文人和艺术家的活动,但是它所宣扬的思想不啻是向长期以来在基骨教神学笼罩下陷于沉闷窒息的西欧社会送来的一股清新的气息,令人的精神为之一爽,并且把绝大部分有文化教养的人士从中世纪的昏睡中唤醒过来。……他们怀着一种复古的心情去挖掘古代遗产,力图恢复古典文化艺术,使之“再生”。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近代史编》

材料三

(1) 材料一中“租地农场主”和“农业工人”之间是一种什么关系?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欧洲出现的这种新的生产经营方式的性质
(2) 材料二中“它”指代的是哪一事件?结合所学回答,为什么说“它”宣扬的思想是给西欧社会送来了一股清新气息?
(3) 根据材料三示意图,填写①②处对应的内容。根据图示,概括新航路开辟的影响。
【考点】
西欧经济与社会的发展; 文艺复兴; 新航路的开辟;
【答案】

您现在未登录,无法查看试题答案与解析。 登录
材料分析题 困难
能力提升
真题演练
换一批
1.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一些富裕农民通过承租、购买领主的土地,或者转租.购买其他佃农的地产等方式将土地集中起来,他们用新的生产方式进行经营,雇佣少地或无地的农民耕种,并将产品推向市场。

——侯建断《社会转型时期的西欧与中国》

材料二:商人不仅向工人提供原料,而且还提供统一的生产工具,工人成为完全出卖劳动力的雇佣劳动者,与雇主形成彻底的雇佣关系。雇工分工合作,进一步提高了劳动生产率。

——人教版《世界历史》

材料三:14-15世纪上半叶,欧洲大部分地区趋于衰落。与此同时,人类文明在欧洲社会文化艺术、自然科学等方面爆发了一场令人惊叹的文艺复兴运动。思想家们通过各种方式揭露了贵族和教会的专横、残暴,表达了他们对非教会世俗思想的推崇。一旦人文主义思想进入个人和民族的头脑,就没有什么比它更难以控制的了。这一伟大变革,造就了一批颇有建树的自然科学家,如哥白尼、伽利略等,驱使了航海家们开辟新航路。同时,也对资本主义其他领域产生了重大影响。

——舍曼《世界文明史》

(1) 综合上述材料,简述中世纪晚期,处于转型时期的欧洲出现了哪些新的社会现象?这些现象的出现给当时社会带来了哪些积极影响?
(2) 综合材料三,提炼一个观点,并结合该材料和中国近代史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体观材料主题;史论结合,论述条理清楚)
材料分析题 困难
3. 马铃薯源于美洲,被尊奉为“丰收之神”,见证了人类由分散走向整体的历史。

材料一:……西班牙人给美洲带来橄榄树和欧洲葡萄树,……作为回报,印第安人贡献出玉米和马铃薯等……动植物的交换并不限于欧亚大陆和南北美洲之间,整个世界都曾卷入这种交换。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组别

历史现象

出处



第一组

拿破仑战争时,马铃薯成为欧洲的粮食储备,到1815年它已成为整个北欧地区的主粮作物。那时工业革命使数百万农村人口涌入城市,马铃薯成为首个现代“便利食品”。

郑南:《美洲原产作物的传入及其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第二组

马铃薯带来了一个帝国,“通过养活迅速增加的人口,使少数欧洲国家得以在1750年至1950年间统治世界的绝大多数地方。”

【美】查尔斯·C·曼恩:朱菲、王原译:《1493:物种大交换开创的世界史》



第三组

荷兰东印度公司于1665-1792年五次来华,船上马铃薯常流入途经沿海城市,“爪哇薯”之名源于此。

翟乾祥:《16-19世纪马铃薯在中国的传播》,《中国科技史料》第25卷第1期

(1) 材料一中的“动植物的交换”与哪一事件有关,并结合所学谈谈这一事件产生的影响。
(2) 依据材料二,概括种植马铃薯引发的社会变化。
(3) 美国学者麦克尼尔认为“马铃薯改变了世界历史”,综合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请你谈谈对这一观点的认识。
材料分析题 普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