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但丁:“人不能像走兽那样生活,应该追求知识和美德。”薄伽丘:“只有品德才是区分人类的标准。”莎士比亚:“人类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杰作!多么伟大的力量!”达•芬奇:“你不能爱或恨一件事物,除非你事先认识了它。”

材料二 新航路开辟示意图

材料三 经考证,哥伦布之所以能顺利启航,和欧洲文艺复兴时期实力雄厚的商行的慷慨贷款密不可分。当时,不仅商人还有政府官员都希望能够找到贵重金属和新的贸易地区。一位西班牙探险家说,他和他的同伴去新大陆,是为了“给那些生活在黑暗之中的人们带去光明,与人们渴望的一样,他们也希望发财致富”。

——摘编自刘明翰主编《欧洲文艺复兴史·经济卷》等

(1) 材料一所示内容反映的是什么运动?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该运动产生的经济根源是什么?
(2) 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说出图中①②③④航线中任意1条航线的航海家及成就;并对新航路的开辟进行客观评述。(回答2点)
(3) 根据材料三及所学知识,简述欧洲文艺复兴是如何推动新航路开辟的?
【考点】
文艺复兴; 新航路的开辟;
【答案】

您现在未登录,无法查看试题答案与解析。 登录
材料分析题 困难
能力提升
真题演练
换一批
1. 马铃薯源于美洲,被尊奉为“丰收之神”,见证了人类由分散走向整体的历史。

材料一:……西班牙人给美洲带来橄榄树和欧洲葡萄树,……作为回报,印第安人贡献出玉米和马铃薯等……动植物的交换并不限于欧亚大陆和南北美洲之间,整个世界都曾卷入这种交换。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组别

历史现象

出处



第一组

拿破仑战争时,马铃薯成为欧洲的粮食储备,到1815年它已成为整个北欧地区的主粮作物。那时工业革命使数百万农村人口涌入城市,马铃薯成为首个现代“便利食品”。

郑南:《美洲原产作物的传入及其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第二组

马铃薯带来了一个帝国,“通过养活迅速增加的人口,使少数欧洲国家得以在1750年至1950年间统治世界的绝大多数地方。”

【美】查尔斯·C·曼恩:朱菲、王原译:《1493:物种大交换开创的世界史》



第三组

荷兰东印度公司于1665-1792年五次来华,船上马铃薯常流入途经沿海城市,“爪哇薯”之名源于此。

翟乾祥:《16-19世纪马铃薯在中国的传播》,《中国科技史料》第25卷第1期

(1) 材料一中的“动植物的交换”与哪一事件有关,并结合所学谈谈这一事件产生的影响。
(2) 依据材料二,概括种植马铃薯引发的社会变化。
(3) 美国学者麦克尼尔认为“马铃薯改变了世界历史”,综合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请你谈谈对这一观点的认识。
材料分析题 普通
2. 文艺复兴的主要成果是“人和世界的发现”。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从文艺复兴开始,“再生”和新生的思想就作为一种纲领和追求,伴随出现在文艺复兴运动的各个方面……“再生”这个概念所肯定和颂扬的东西,却恰恰是重新返回对古代、古典、希腊和罗马价值观的有计划研究。文艺复兴开始,文化的觉醒就首先表现在从艺术到文明生活的各个领域里对人、对人的价值的重新肯定。所以,从初始阶段起,作家和历史学家们最关心的题材就是人、人的世界和人们在世界上的活动……在这样的现实中人的历史、人的命运、人的形象和人的身体成为关注的中心。

——(意)欧金尼奥·加林《文艺复兴时期的人》

材料二:在谈到文艺复兴的主要成果时,恐怕没有比“人和世界的发现”这句话说得更为精辟了。它是150年前由法国史学家米什莱首先提出来……在此卷(《法国史》第7卷)开头明言:“16世纪是从哥伦布到哥白尼,从哥白尼到伽利略,从地球的发现到天上的发现。人还发现了他自己,探测了他自己的深奥复杂的人性。”此言一出,立即传遍欧洲,成为赞誉文艺复兴最响亮的口号……文艺复兴作为人类历史上空前伟大的变革乃至革命的意义,也就可用“发现”两个字代表了。

——刘明翰等《欧洲文艺复兴史》

请回答:

(1) 据材料一指出文艺复兴中“再生”概念的内涵。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文艺复兴的历史背景。
(2) 结合材料二及所学知识,说明“人和世界的发现”的关系。
(3) 综合上述材料,自拟论题,并结合史实进行论述。(要求:观点明确,论证充分,史论结合,价值观正确,不得照搬材料。)
材料分析题 普通
3.  马铃薯源于美洲,被尊奉为“丰收之神”,见证了人类由分散走向整体的历史。 
材料一:……西班牙人给美洲带来橄榄树和欧洲葡萄树,……作为回报,印第安人贡献出玉米和马铃薯等……动植物的交换并不限于欧亚大陆和南北美洲之间,整个世界都曾卷入这种交换。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当1740年农作物歉收时,普鲁士的腓特烈大帝敦促臣民更广泛地栽培马铃薯。他的政府分发手册,解释如何种植这种新作物,并分发免费的马铃薯种……在俄罗斯,凯瑟琳大帝的医药顾问说服她马铃薯可以对抗饥荒;波希米亚与匈牙利的政府也倡导栽培马铃薯……奥地利政府威胁农民,如果他们拒绝接受这种作物,将处以40下鞭刑。战争也促使人们改变态度……到1800年,马铃薯已成为重要的新食材。 

——【美】汤姆•斯坦迪奇《舌尖上的历史》

材料三: 

组别

历史现象

出处

第一组

拿破仑战争时,马铃薯成为欧洲的粮食储备,到1815年它已成为整个北欧地区的主粮作物。那时工业革命使数百万农村人口涌入城市,马铃薯成为首个现代“便利食品”。

郑南:《美洲原产作物的传入及其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第二组

马铃薯带来了一个帝国,“通过养活迅速增加的人口,使少数欧洲国家得以在1750年至1950年间统治世界的绝大多数地方。”

【美】查尔斯•C•曼恩:朱菲、王原译:《1493:物种大交换开创的世界史》

第三组

荷兰东印度公司于1665-1792年五次来华,船上马铃薯常流入途经沿海城市,“爪哇薯”之名源于此。

翟乾祥:《16-19世纪马铃薯在中国的传播》《中国科技史料》第25卷第1期

(1)  材料一中的“动植物的交换”与哪一事件有关。
(2)  依据材料二,概括马铃薯成为重要新食材的原因。
(3)  依据材料三,概括种植马铃薯引发的社会变化。
(4)  美国学者麦克尼尔认为“马铃薯改变了世界历史”,综合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请你谈谈对这一观点的认识。
材料分析题 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