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统一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是中华民族高于一切的理想追求和道德情感。组成中华文明这一鲜明个性特征的重要因素,是中国历史上历经数千年而不息的“大一统”思想的潜移默化,而秦汉时期正是这种“大一统”理念完全定型的关键阶段。

--黄朴民《秦汉文化的时代精神》

材料二:唐初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加之国力强大、文化先进,增强了周边民族的向心力和凝聚力……唐朝先后统一东突厥和西突厥,并设立安西与北庭两大都护府管理军政要务。对其他民族地区,唐朝也都予以有效管辖。唐朝统一领导与治理下的各民族蓬勃发展,促进了唐朝国力的强盛和疆域的扩大。

--摘自《为什么说我国是各人民共同缔造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材料三:清朝根据边疆地区的情况设置不同的行政机构。在地方行政方面,清政府分别采取郡县制、盟旗制、伯克制等。在蒙古聚居的北疆地区,清朝则实行盟旗制度。在新疆地区,清政府主要采取军府制实行统治。在西藏地区,实行政教合一制度。

--摘编自韩茂莉著《中国历史地理十五讲》

请回答:

(1) 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指出秦汉时期在政治和思想上促使“大一统理念完全定型”的主要措施分别是什么?
(2) 据材料二指出唐朝的民族政策。结合所学,列举史实说明唐朝是怎样“增强周边民族的向心力和凝聚力”的。
(3) 据材料三,指出清朝边地区行政机构设置具有怎样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列举清朝为有效管辖西藏而采取的一项措施。
(4) 综合上述材料,概括“能成为中国历史发展主流”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考点】
盛唐民族交往与交融; 秦巩固统一的措施; 汉武帝的大一统; 清政府对西藏地区的管辖; 清朝对西北疆域的管辖;
【答案】

您现在未登录,无法查看试题答案与解析。 登录
材料分析题 困难
能力提升
真题演练
换一批
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文明交流的主要方式有两种:一是和平交往,这是人类文明交流的主要方式,是世界文明发展的常态和主流。和平往来的直接效果是人类物质财富的互通有无,精神文化的交汇更新,以及由此而来的人们在生活质量上的提高与内容上的丰富。二是暴力冲突,即战争方式,这种交往方式更大的后果是人类文明成果的毁灭,许多优秀文明由此衰落。

──摘编自《新全球史•文明的传承与交流》(杰里•本特利、赫伯特•齐格勒著)、(中华文明史)(袁行霈、严文明、张传玺、楼宇烈主编)

材料二 汉唐国力强盛,对外交往发达。两汉时期,中国的凿井、冶铁等技术传到西方;中亚的葡萄、黄瓜、胡萝卜、大蒜、汗血马等农作物和畜牧品种,罗马的毛织品、玻璃等手工业品和杂技,以及印度的佛教传入中国。唐朝时期,西方的先进冶炼技术传入中国,唐朝音乐舞蹈吸收了西域和外国的精华,有风格多样、优美和谐的音乐作品,有雄劲(刚劲、豪爽、活泼)的健舞和柔和婉转的软舞(如《秦王破阵舞》《霓裳羽衣舞》).此外,中东地区的服饰、生活习惯也相继入中原,有西域人在长安开酒店。

──摘编自《中国历史教学参考书》七年级上、下册

材料三 明成祖时期,经济发展,国力强盛,为加强海外联系,明成祖派郑和出使西洋诸国。1405﹣1433年,郑和七次下西洋,到过亚非30多个国家和地区。郑和,云南晋宁人,有组织能力,而且能文能武,勇敢机智,深受明成祖的宠信;郑和的祖父、父亲到麦加朝过圣,与阿拉伯商人有接触,郑和从小就知道一些外洋的情况,通晓伊斯兰教诸国的文化习俗,懂得一些航海知识。

──摘编自《中国历史教学参考书》七年级下册

(1) 据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概括汉唐时期,中外交往在哪些方面丰富发展了中华文化。

(2) 据材料三,概括郑和出使西洋所具备的个人优势。

(3) 据材料二、三和所学知识,简要指出汉、唐、明朝对外交往发达的相同前提条件;简要说明汉、唐、明朝对外交往的相同意义.

材料分析题 普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