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千年大变局,探索求生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鸿章窃以为天下事穷则变,变则通……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独火器万不能及……鸿章以为中国欲自强莫如学习外国利器。

 ——《李鸿章致总理衙门书》

材料二:所谓变法者,须自制度、法律先为改定,乃谓之变法。

——康有为《从甲午到戊戌》

材料三:在对辛亥革命失败原因的痛苦反思中,人们认识到……“欲图根本之变革”,必须改变国民性,必须发动一场思想运动,使人们从封建思想的束缚中解放出来。

——陈国庆《中国近代社会转型研究》

(1) 材料一、二反映的历史事件如何推动“中国之变”?
(2) 为实现材料三中的“欲图根本之变革”,先进知识分子认识到什么?由此掀起什么运动?
【考点】
洋务运动; 戊戌变法;
【答案】

您现在未登录,无法查看试题答案与解析。 登录
材料分析题 普通
能力提升
真题演练
换一批
2.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洋务派代表人物李鸿章说:“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欲学习外国利器,则莫如觅制器之器,师其法而不必尽用其人。”曾国藩说:“欲求自强之道…以学作炸炮、学造轮舟为下手功夫。”

材料二 维新运动绝不能算作是完全的失败。从一开始,它的下面便是一阵思想的巨浪。当1895年以后的政治活动展开时,它所唤起的感情和注意力反过来又加深和扩大了这阵巨浪。结果,尽管维新运动没有达到它的政治目标,但它所引起的思想变化对中国的社会和文化有着长期和全国规模的影响。

材料三 历史理解,即从历史发展的视野中理解历史的变化与延续、继承与发展。对历史事件的发生、进程、结果、性质及影响等,对历史人物的言行、贡献、历史地位等,对历史现象的出现、状态波及、后果等的认识,都需要将其放在历史条件中进行具体的考察,这样才能对历史作出正确、客观、辩证的认识。

(1) 材料一表明洋务派在学习西方上有何侧重点?有什么具体表现?
(2) 根据材料二,戊戌变法的主要意义是什么?
(3) 结合材料一、二,你认为从洋务运动到戊戌变法,近代中国人在学习西方的过程中有什么发展变化?
(4) 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谈一谈你对康有为主张的“全变”失败的认识。
材料分析题 普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