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中国近代史是一部中华民族屡遭侵略的耻辱史,也是中国人民不断反抗外来侵略的抗争史,更是各阶层人士寻求救国真理,改造和发展中国的探索史。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今日幸(到达)西苑,明日幸颐和,何日幸圆明园?四百兆骨髓全枯,只剩一人何有幸?五十失琉球(今台湾),六十失台海,七十失东三省!五万里版图弥蹙(收缩),每逢万寿必无疆。”--1904年报人林白水讽刺慈禧太后70寿辰所作对联 
材料二:见图。 
 
材料三:甲午战败,严复觉得中国再不振兴,就要亡种亡国。他认为要救国只有效法西方,进行维新改革,救亡图存,反对外来侵略。随着《马关条约》的签订,康有为等人上书光绪帝,要求变法图强。 
请回答:
(1)  材料一中“何日幸圆明园?”“五十失琉球”分别反映的是哪一历史事件?
(2)  面对侵略与灾难,中华民族不怕牺牲、前赴后继,民族之魂在血雨腥风中重塑。请仔细辨认材料二图中的四位人物,将图片下方的序号填入表格。 

历史事件

虎门销烟

收复新疆

黄海海战

百团大战

人物序号

(3)  在近代化探索过程中,实践严复思想的政治运动是什么?此外,各阶层还进行了哪些探索?
(4)  回首历史,感慨万千。面对百年的沧桑,你有哪些感悟?
【考点】
甲午中日战争与《马关条约》; 洋务运动; 戊戌变法; 新文化运动; 第二次鸦片战争; 火烧圆明园; 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认识中国近代化;
【答案】

您现在未登录,无法查看试题答案与解析。 登录
材料分析题 困难
能力提升
换一批
1.

中国近代经济的发展深受西方的影响。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表《1765﹣1833年中英正当贸易情况表》   价值单位:银两

年度

英国输华总值

中国输英总值

1765﹣1769

1192915

2190619

1795﹣1799

5373015

5719972

1830﹣1833

7335023

9950286

(1)根据材料一如表,简述1765﹣1833年中英正当贸易的状况,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形成这种状况的原因。

(2)材料一如图信息说明了什么?上图与表格有何内在联系?

材料二   上海轮船招商局创办三年内,外轮就损失1300万两(白银);湖北官办织布局开办后,江南海关每年洋布进口减少10万匹。

——摘编自《中国近代通史》

          洋务运动创办的主要企业分布图

(3)根据材料二、概括洋务运动创办的主要企业的分布特点。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洋务运动的作用。

材料三   甲午战后,帝国主义借助《马关条约》等不平等条约进一步攫取了货款权、设厂权、扩大通商权、筑路开矿权、广设银行权等特权。帝国主义凭借这些新老特权,对中国实行大规模的资本输出和扩大商品输出。其结果,使民族工业在国内市场上遭受双重压力。

——庄鸿铸《甲午战争和中国近代民族工业》

(4)根据材料三,指出甲午战后帝国主义对中国的经济侵略方式与以往相比有何不同?根据材料归纳当时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面临的困境。

材料分析题 普通
2. 民族复兴一直是近百年来中华民族的梦寻。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自强,是中国古有的概念。但19世纪60年代,这一概念已被赋予新的意义。就阶级意义而言,它所寻求的是在农民战争打击面前,王朝的自我振兴;就民族意义而言,它所寻求的是在外国侵略面前,中国的自我图强。

——摘编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材料二   梁启超说:“近五十年来,中国人渐渐知道自己的不足了……第一期,先从机器上感觉不足……第二期是从制度上感觉不足……第三期便从文化根本上感觉不足。”

材料三   到1894年日本主要战舰有12艘,超过北洋海军4艘,辅助战舰有10艘,超过北洋海军2艘。两种战舰总排水 量56 461吨,超过北洋海军 17 095 吨。 而且,北洋海军的舰船大多造成于 1887年之前,到1894年时,大多趋于老化,舰上的武器装备也没有任何更新。

——摘编自张海鹏主编《中国近代通史》

材料四 4月17日,中日两国全权大臣于马关之春帆楼正式签约,条约规定:中国认明朝鲜国确为完全无缺之独立自主;中国割让辽东半岛、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中国约将库平银二万万两交与日本,作为赔偿军费……日本臣民得在中国通商口岸城邑,任便从事各项工艺制造……日船可以沿内河驶入各港口搭客载货……

(1) 根据材料一,概括“自强”这一概念在19世纪60年代被赋予的意义。
(2) 与材料二中提到的“第一期”相关的历史事件是什么?如何评价它?
(3) 根据材料三分析与日本海军相比,洋务派兴办的海军有何劣势?最终导致什么结果?
(4) 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该条约签订带来的危害。
材料分析题 普通
3. 一部留学史就是一部学习西方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并逐步深入到精神文化的历史。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留美幼童返国后职业(职务)分配统计表(部分)

职业(职务)

人数

国务总理、外交部长、公使、海关官员、铁路官员、电报局官员、陆海军军官等

63人

军医、教师、铁路工程师、律师、冶矿技师等

28人

经营商业

8人

注:从1872—1875年,清政府先后选派120名10岁至16岁的幼童赴美留学,均于光绪七年(1881年)撤回。

——摘编自高宗鲁《中国幼童留美史》

材料二 经历重创的清政府开始把眼光从“泰西各国”转向日本。1898年8月,光绪帝发布上谕,“至游学之国,西洋不如东洋”。……又于1903年8月制定“奖励游学毕业生的章程”,对毕业生分别授予科举头衔,并予以录用。向日本派遣留学生便作为一项政策确立下来,赴日留学之风骤然兴起。

——摘编自彭洁《简论近代中国留学教育的变化》

材料三 中国近代史上兴起的第三次留学热潮,当时国家正处于北洋军阀黑暗统治时期,“人们感到痛苦彷徨”。法国是资产阶级自由、民主、平等思想的摇篮,于是大批“输世界文明于国内”的人们,形成了“留法勤工俭学运动”。……这次留学热潮的最大特点是,他们把“俭学”和“勤工”、教育和生产劳动有机结合起来……涌现了一大批信仰马克思主义的新型知识分子,如周恩来、蔡和森、邓小平等。

——摘选自李玉民《中国近代留学的三次热潮》

请回答:

(1)  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19世纪后期中国出现留学热潮与哪一事件相关。并分析这一留学潮的历史意义。
(2) 对比材料一,指出材料二中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留学生出国学习方向有何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出现这一变化的主要因素。
(3) 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中国第三次留学热潮的特点并分析其作用
材料分析题 普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