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屈辱沧桑】

1997年7月1日,静海寺内悬挂起一尊大铜钟。钟的主体高1.842米……当天,155声警世钟敲响……从集历史荣誉于一身的见证人到“前事不忘,后事之师”的警世之钟,静海寺在华夏子孙心中树起的不仅是一座代表历史的纪念碑,更维系着一种剪不断的民族情结。

——刘妙雄杨波《南京静海寺:中国近代史的起点》

大水法遗址

材料二  【抗争探索】

凡分田,照人口,不论男妇,算其家口多寡,人多则分多,人寡则分寡,……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

——《天朝田亩制度》

江南机器制造总局

甲午战后,列强对中国的侵凌空前凶猛,中国的反应亦随之激烈。反应有两种类型,动机虽均为自救,而所循途径则大相径庭。一为外察大势,内求诸己,认为必须大事变革,与人并驾齐驱,结果形成政治改制运动;一为昧视时代,仍要返回中国中心之世,与外界绝缘,结果演变为暴力反洋运动。——郭廷以《近代中国史纲》

材料三  在条约关系史上,《辛丑条约》背离对等原则达到了登峰造极的程度,而且,附件内容多为清帝上谕,这些以承诺国际义务为内容的上谕,通过附件的形式成为了和约的一部分。这一新的方式鲜明地体现了列强对华的强权政治和前所未有的霸道性质。

——李育民《近代中外战争与条约关系(上)》

(1) 材料中“钟的主体高1.842米”的设计与哪一条约的签订有关?图片反映了哪一史实?
(2) 《天朝田亩制度》中规定的土地分配方式有何特点?图中厂房建立于中国近代哪一运动中?材料中的“政治改制运动”和“暴力反洋运动”各指什么事件?
(3) 材料三中,《辛丑条约》签订于哪一战争后?据材料,分析“这一新的方式”的内涵。
(4) 综上所述,归纳这一时期中国遭受沉重苦难的原因。
【考点】
洋务运动; 戊戌变法; 太平天国运动; 火烧圆明园; 义和团运动; 《辛丑条约》及其危害; 第一次鸦片战争与《南京条约》;
【答案】

您现在未登录,无法查看试题答案与解析。 登录
材料分析题 普通
能力提升
换一批
3.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查治国之道,在乎自强,而审时度势,则自强以练兵为要,练兵又以制器为先。

——李鸿章

【材料二】从19世纪60年代起,这场持续了约35年的运动,是一种浮于表面的近代化尝试;它只采纳了西方文明中那些具有直接实用价值的东西,而另一些更为可取的东西却完全被忽略了。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有改动

【材料三】臣窃闻东西各国之强,皆以立宪开国会之故。国会者,君与民共议一国之政法也。立行宪法,大开国会,以庶政与国民共之则中国之治强,可计日待也。

——康有为《请定立宪开国会折》

【材料四】19世纪后期20世纪初叶,现代科技通过各种方式从欧洲、北美向世界其他地方传播。中国受西学影响1862年在北京开设同文馆,聘请西人教授西文,并翻译西文书籍;1898年批准兴办京师大学堂,开启了中国现代科学教育的大门。

——马克垚《世界文明史》,有改动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洋务派的思想主张以及实践活动。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这场运动的认识。
(3) 根据材料三,概括康有为的政治主张。对比材料二与材料三,说明洋务派、维新派近代化探索的不同侧重点。
(4) 材料四中“开设同文馆”“兴办京师大学堂”分别是中国近代哪一次运动的具体措施?试从目的和影响的角度,写出这两次运动的共同点。
材料分析题 普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