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司马迁《屈原列传》)
【考点】
一般性默写;
【答案】

您现在未登录,无法查看试题答案与解析。 登录
默写 容易
课时演练
换一批
1.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面小题。

书愤 【南宋】陆游                                   蜀相 【唐】杜甫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注:陆游写《书愤》时62岁,被黜,罢官已六年,挂着一个空衔在故乡蛰居。杜甫写《蜀相》这首诗时,安史之乱还没有平息。他目睹国势艰危,生灵涂炭,而自身又请缨无路,报国无门,定居成都后,探访诸葛武侯祠有感而写。

(1) 出版社准备编辑一套古代文学作品选,可以同时收录这两首诗的一书是(   ) A. 《咏怀诗选》 B. 《咏史菁华》 C. 《古诗选集》 D. 《律诗集萃》
(2) 对上面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陆诗“楼船”两句用名词性短语形成诗句,描述两幅雄壮苍凉的战场画卷。 B. 陆诗全诗紧扣“愤”字,既表现年轻时的壮志雄心,又暗示今日的意志消沉。 C. 杜诗中“柏”这个意象有象征意义,使人联想到诸葛亮的精神。 D. 杜诗中诗人虽面对春意盎然的景象,却产生了一种哀愁惆怅的感觉。
(3) 两首诗都写到了“出师”,用意有何不同?请引用重点句子加以分析。
诗歌鉴赏 普通
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杜甫是一位把以天下为己任作为自己人生使命的伟大诗人,所以一生都只能以野老自居 , 真正踏上政治舞台的日子 ① 。但无论是居庙堂之高还是处江湖之远,杜甫都始终保持着渴望君臣遇合的君子理想。在杜诗中出现最多的古人形象是诸葛亮,在《蜀相》《咏怀古迹五首》《武侯庙》《八阵图》《古柏行》等诗作中出现了30多次,并且很多诗都是单独为他写的。诸葛亮以智慧著称于世,但杜甫所称道的却不是他的智慧与巧算机谋,而是其与刘备君臣遇合的幸运机遇和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守臣德行,对他的反复吟咏寄托了杜甫致君尧舜、窃比稷契的君子理想,既是托古抒怀,也是自我激励。杜甫有仁者情怀,使杜甫对人民的遭遇 ②  , 体察入微。杜甫客居夔州时,曾写下《又呈吴郎》:“堂前扑枣任西邻,无食无儿一妇人。不为困穷宁有此,只缘恐惧转须亲。”诗人甚至注意到,那无助的老妇人来打枣时,其实是充满无奈、惭愧和恐惧的。正是这种君子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将心比心的细腻与体贴,使杜甫的诗歌总是与百姓的日常生活 ③  , 新婚即别的夫妇,老无所依的征夫,颠沛流离的百姓,杳无音信的亲人,面对普通人的命运,杜甫的君子之心是那么柔软;而对那些泡着温泉品着驼羹的权贵,杜甫的君子之心则是无比的激愤:“边亭流血成海水,武皇开边意未已”、“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杜甫的君子之心不是小人儒的为己,不是乡愿儒的附势,而是君子儒的大庇天下苍生。

(1) 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2)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杜甫是一位把胸怀天下作为自己人生使命的伟大诗人,却一生都只能以“野老”自居 B. 杜甫是把以天下为己任作为自己人生使命的一位伟大诗人,所以一生都只能以“野老”自居 C. 杜甫是一位把胸怀天下作为自己人生使命的伟大诗人,所以一生都只能以“野老”自居 D. 杜甫是把以天下为己任作为自己人生使命的一位伟大诗人,却一生都只能以“野老”自居
(3) 下列各句中的引号,和文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引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 A. 还有几位大师们捧着几张古画和新画,在欧洲各国一路的挂过去,叫作“发扬国光”。 B. 他是一个节俭的人,衣服旧了,破了,也“敝帚自珍”,舍不得丢弃。 C. 至于王褒《渡河北》的名句“秋风吹木叶,还似洞庭波”,则其所受的影响更是显然。 D. 于1972年11月8日,终于找到了这个熔点在156~157°的无色晶体——C15H22O5 , 后来我们将其命名为“青蒿素”。
诗歌鉴赏 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