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一 西周时,服饰以等级区分系统化,如系玉佩的作用是“节步”:身份不同,步伐不同。
天子、诸侯行走时,迈出的脚应踏在另一只脚所留的足印的一半之处,足见行动之缓慢;大夫的足印则一个挨着前一个,士行走时步子间就可以留下一个足印的距离了。
材料二 在春秋、战国之交,出现了上衣下裳互相连接的曲裾深衣,这种服饰是战国至西汉时广
泛流行的服装。战国中期赵武灵王曾推行“胡服骑射”,将上衣下裳改为裁剪紧身、便于骑行的上褶下裤。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孙机《华夏衣冠:中国古代服饰文化》
材料一:
上图是在北京出土的青铜器“克盉(hé)”,里面的铭文记载说:周成王封克(召公的儿子)做匽(今北京地区)的诸侯,管理羌族、驭族……克进驻匽地,接收土地,平息动乱。
材料二:周公教导成王说:“你得用心考察众诸侯谁纳贡,谁不纳贡。纳贡的如果礼貌不好,就是侮慢王朝,等于不纳贡。”
——《中国通史》
材料三:周王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
——摘译自《史记》
请回答:
材料一 “封建亲戚,以藩屏周”。武王追思先圣王,乃褒封神农之后于焦,黄帝之后于祝,帝尧之后于蓟……于是封功臣谋士,而师尚父为首封,封尚父于营丘,曰齐……封弟周公旦于曲阜,曰鲁……
——《史记·周本纪》
材料二 天子以诸侯为臣,诸侯以大夫为臣,大夫以士为臣……诸侯又可再分为公、侯、伯、子、男五等……诸侯要定时向周天子进贡,定期朝觐周天子。周天子出兵征讨时诸侯要带领本国军队随同出发,诸侯还要对天子的出巡、婚嫁、死丧等尽一定的义务。
——摘编自程幸超《中国地方行政制度史》
材料三 西周王朝通过对四土,四国之地的大批封建,使得西周王朝的千里邦畿和辽阔的四土四国之地已紧密地联为一体,一统于周天子的统治之下。
——《从早期国家结构的基本形式看秦汉大一统政治的社会基础》
材料一
材料二 天子适(到)诸侯(的属地),曰巡狩;巡狩者,巡所守也。诸侯朝(朝见)于天子,曰述职; 述职者,述所职也。无非事者……一不朝(朝见)则贬其爵;再不朝,则削其地;三不朝,则六师移(讨伐)
之 。
材料三 王(东周初年第二代周王)夺郑伯(郑庄公)政,郑伯不朝(朝觐)。秋,王以诸侯伐郑,郑伯 御(抵御)之 …… (周)王卒(军队)大败。祝聃(郑庄公的臣下)射王(周王)中肩。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中国历史朝代(时期)更替示意图
材料二:西周王朝通过对四土,四国之地的大批封建.....使得西周王朝的千里邦畿和辽阔的四土四国之地已紧密地联为一体,……一统于周天子的统治之下。
材料三:秦汉时期的中央统治者,为了有效地维系“大一统”,都对统治思想进行了选择,用以规范,整齐全国上下的思想。……(秦汉以后)即使是在分裂割据的年代里,追求统一仍始终是各族统治者和民众的共同政治理念和奋斗目标。
——《“大一统”之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