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西汉末以前,所谓三公是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其中太尉掌管武事,时设时废。《汉书》往往每逢大事,辄载:“事下丞相、御史。”唐代的行政中枢又有了很大的变化。“若论其实,侍中、中书令在唐方为真宰相,余以他官参掌者无定员,但加同中书门下三品平章事、知政事、参知机务、参与政事及平章军国重事之名者,并为宰相”,即宰相的构成愈加复杂,中枢权力更加分化。 

——摘编自施建雄《王鸣盛论汉唐之际政治制度的得失》

材料二:明朝,内阁阁臣的选拔方式大致有两种:特简和廷推。特简是指由皇帝直接以圣旨的方式任命阁臣,而不通过吏部。这种方式大致又表现为三种形式:一是由皇帝本人亲自选拔出阁臣;二是皇帝采纳大臣们的荐举,或由中官们的援引而任命;再有一种形式是由现任阁臣们推举若干名人选,再由皇帝点用。万历以前,阁臣的选任大多是通过特简。而万历以后,则多是廷推。廷推是由吏部会同九卿、科道共同推举,推举出的往往是一些威望素著的大臣。明代的廷推大典形式很严格,大都是朝廷的高级官员和言官们,所以,廷推能够采纳众议,较为公正。特简和廷推的决定权最终还是在皇帝手中,因而皇帝的喜欢与否是能否入阁的决定因素。 

——摘编自冯宪军《明代内阁阁臣的选任》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汉代相比,唐代宰相制度的变化,并简述其影响。
(2)  根据材料二,概括明代内阁阁臣选拔的特点。
【考点】
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明朝政治体制的变化; 三省六部制; 内阁制与省府县制;
【答案】

您现在未登录,无法查看试题答案与解析。 登录
材料分析题 普通
能力提升
换一批
1. 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历史,拥有十分丰富而珍贵的思想文化遗产。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汉承百王之弊,高祖拔乱反正,文、景务在养民,至于稽古礼文之事,犹多阙焉。孝武(即汉武帝)初立,卓然罢黜百家,表章(彰)《六经》。遂畴咨海内,举其俊茂,与之立功。兴太学,修郊祀,改正朔,定历数,协音律,作诗乐,建封禅,礼百神,绍周后,号令文章,燥焉可述,后嗣得遵洪业,而有三代之风。如武帝之雄材大略,不改文、景之恭俭以济斯民,虽《诗》《书》所称,何有加焉!

——引自(东汉)班固《汉书·武帝纪赞》

材料二

中国古代文明发展到明代中期,在社会、思想与文化等各方面都呈现出前所未有的新气象。大约从嘉庆朝开始,在全国各地,特别是江南,以经济为中心的新兴城市大量出现,手工业、商业经济日趋繁荣,新的市民阶层逐步扩大;作为国家意识形态的程朱理学,日益受到以阳明心学为代表的新思想的挑战;随着民间的书院,讲会以及出版业的发展,文化前所未有地向世俗化的方向普及:中西文化也开始发生交流与碰撞。如此一系列新的社会和文化现象,都在这一时期涌现。早期启蒙思潮是这样的背景下孕育而生的。

——改编自袁行霈等《中华文明史》(第四卷)

(1) 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写出汉初“高祖拨乱反正,文、景务在养民”在治国思想、政策方面的表现,并概括汉武帝时为加强中央集权在思想上采取的措施及重要影响。
(2) 根据材料二,概括明朝中后期思想领域“呈现出前所未有的新气象”的原因。结合所学,指出明朝中期“阳明心学”的核心内容,并对“阳明心学”进行简要的评价。
材料分析题 普通
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汉武帝时 期射箭、蹴鞠等体育锻炼活动得到重视。以蹴鞠为例,《汉书》记载,汉武帝喜爱踢球,“观鸡鞠之会” ;《盐铁论. 刺权篇》记载,百姓“康庄驰逐,穷巷蹋鞠”;《史记. 霍去病列传》记载,霍去病在深入匈奴腹地作战之余,还开展蹴鞠活动。汉代蹴鞠竞赛的主要特点是灵活便捷,抓住对方弱点,快速运球、传球,这些特点正是从不断的军事训练和实际作战中总结出来的。

——摘编自王娜、底庆光《汉武帝时期的体育活动与军事训练》

材料二 中央苏区的体育运动,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式体育运动。它吸收传统民间体育和旧军事体育部分内容,借鉴苏联军事体育的模式与体制,结合苏区战争的实际需要进行大胆创新。1932 年,第一次闽浙赣省苏维埃代表大会的《文化工作决议案》指出:“体育运动应在工农群众中去开展,发动群众经常做各种运动,特别要做关于战争所需要的运动”。苏区教育将体育列为“三育”之首,颁布《体育教育法》,各类学校重视体育教育、培养体育骨干、设置体育课程,还编印《赤色体育规则》等体育教材。

——摘编自郑彩壮、郑胜《中央苏区赤色体育的特点及其现实意义》

(1) 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汉武帝时期体育活动兴盛的原因。
(2) 综合以上材料,比较中央苏区体育运动与汉代体育运动的异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苏区体育运动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材料分析题 普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