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成就辉煌,运用所学知识,探究以下问题。

材料一:鼎最初作为食物器皿,逐渐演化为重要的祭祀礼器,直到成为家国宝器,西周时乡广期的用鼎制度规定:天子九鼎,诸侯七,卿大夫五,士三。春秋战国时期,凤气大开,思想活跃,鼎的纹饰更加简练舒朗,神兽形象纷纷登场,宴饮、征战等纹饰明显增多。

——据 CCTV-10《百家讲坛》

材料二:孔子早年丧父,家境贫寒。他“十有五而至于学”,一生努力不懈。他曾到宋国考察殷礼,到鲁国太庙考察周、鲁的礼仪典章制度,还向齐国乐师学习音乐。他去世前一天,还要求弟子将典籍拿到自己面前。

材料三:孔子的政治活动失败了,而孔子的教育事业却留下一个绝大的影响。

材料四:要认真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和道德精髓....深入挖掘和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时代价值,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

——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

(1) 根据材料一,概括鼎在我国古代的用途。结合所学知识说出鼎在我国历史上有何象征意义?
(2) 根据材料二,概括孔子的治学态度。
(3) 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孔子对中国古代教育“绝大的影响”的具体表现
(4) 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说说我们应该怎样正确对待中国的传统文化?
【考点】
青铜艺术; 孔子的贡献及评价;
【答案】

您现在未登录,无法查看试题答案与解析。 登录
材料分析题 普通
能力提升
真题演练
换一批
3.  历史文物背后传递着许多历史信息。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夏商周断代工程”中,武王伐纣的日期是一个极为重要的节点,而武王伐纣纪年的突破口,便藏在利簋的铭文中。利簋铭文提到周军在“甲子”日“岁鼎”时取得关键胜利。“岁鼎”是指岁星(木星)运行至中天的天文景观。考古学家、天文学家、历史学家通力合作,根据利簋上“甲子”“岁鼎”等记录,结合《尚书•牧誓》《国语》《淮南子》的历史记载,通过计算机计算,将上述天文现象发生的时间范围聚焦到公元前1046年1月20日,武王伐纣的日期得以确定。

——据徐成《当失落的西周史从青铜器上获得重生》

材料二

铜冰鉴

这是战国时期贵族使用的青铜冰酒器,中间有夹层,可放冰块。

——摘自人教版《中国历史》七上

材料三广袤的中华大地承载着超过五千年的中华文明历程。蕴含着中华民族精神的文明瑰宝在历史的长河中流淌,大多在岁月的海洋里失去了踪迹。考古学就是寻找这些残留于地面、掩埋在地下或是水中的“蒙尘遗珠”,勾勒出中华民族文明发展的轨迹和脉络,让古老的文明重新散发夺目的光辉。

——据王新春《那些震惊世人的“遗珠”》

(1)  据材料一,研究者运用了哪些手段和方法“让利簋‘开口说话’”?利簋告诉了我们什么历史真相?
(2) 从材料二文物中可以获取当时哪些历史信息?
(3) 综合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我国文物考古的历史价值。
材料分析题 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