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第二次世界大战是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由解构走向重构的转折点。二战不仅摧毁了阻碍现代文明发展的极端反动势力一法西斯,而且重创了早期资本主义体系的支柱一英法等殖民帝国。与资本主义体系中心转移和结构重组相同步,原来的殖民体系随之土崩瓦解,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民族解放运动在二战后蓬勃兴起,持续推进的民族独立浪潮与遍及全球的现代化浪潮相呼应,改画了世界政治地图,构建了全球现代文明。 

——摘编自王斯德《世界通史》材料二第三世界的崛起和发展中国家的发展使得世界政治面貌发生了极大的改观。亚非拉国家绝大多数是多民族国家,存在多种宗教信仰,且很复杂。由于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平衡,一些国家在独立后民族关系变得紧张,这种情况在南亚、西亚和非洲都很突出。据统计,在 20世纪90年代中叶,世界人口实际增长中,发展中国家所占比例超过了90%。剩余的劳动力不得不流入城市,最终汇聚在城市边缘地带,形成大片的贫民窟。在那里,蚊蝇成群,疾病蔓延,吸毒盛行,这样的地带成为社会的毒瘤。大多数群众十分贫穷,同时,他们之间还存在巨大的地区差异。一些特权阶层和家族巧取豪夺,夺占了大量的社会经济资源,如菲律宾马科斯家族和印尼的苏哈托家族等都是典型的例子。这些家庭的财富富可敌国,而广大劳动人民的温饱问题却仍未得到解决。 

——摘编自齐世荣廖学盛《20世纪的历史巨变》

(1)  根据材料一,分析二战后殖民体系瓦解的原因。
(2)  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二战后发展中国家取得的主要成就和存在的问题。
【考点】
“二战”后世界殖民体系的瓦解;
【答案】

您现在未登录,无法查看试题答案与解析。 登录
材料分析题 普通
能力提升
真题演练
换一批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戴高乐:“我做出这样的决定是无奈的痛苦,并不是随心所欲的。…要在那些地方移交我们的权力,卷起我们旗帆,合上这部伟大的历史,是一种多么痛苦的精神上的考验。”

伊梅斯(英国最后一位印度殖民地总督的助手):“1947年3月的印度是一艘舱中满载弹药而在大洋中着火的船。当时的问题是在大火延烧到弹药之前把火扑灭。事实上,除了像我们所做的那样去做以外,在我们面前并无选择的余地。”

——据戴高乐《希望回忆录》、【英】帕姆·杜德《英国和英帝国危机》等

材料二

表中美高中历史教科书中“冷战史”内容比较

教材 中国统编版《中外历史纲要(下)》 美国麦格劳—希尔版本《世界历史》
子目与知识点 冷战与两级格局 冷战的发展与多级力量的成长 两级格局瓦解 超级大国的对抗 冷战的对峙 压力下的苏联 戈尔巴乔夫和改革
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华约北约、德国分裂 万隆会议、不结盟运动、东欧反对苏联控制的斗争、欧共体成立与发展、日本经济“起飞 东欧剧变、苏联解体 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德国分裂、朝鲜战争 军备竞赛、柏林墙、古巴导弹危机、越南和多米诺理论 冷战强化 冷战终结

材料三

1915年,詹姆斯·费尔格里夫的《地理与世界霸权》出版,他在图9所示的世界地图中指出,欧亚大陆的中部和北部是“心脏地带”,“海上强国”指的是英国、法国、意大利、葡萄牙、日本等;“破碎地带”指的是在“心脏地带”和海上强国间的小国或古老文明的残片。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戴高乐和伊梅斯所做出的决定的共同之处,并简析其原因。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两本教材冷战史内容中“亚非拉国家”呈现的不同之处,并简要说明其不同意图。
(3) 21世纪初期,有中国学者根据当今世界的实际情况,对材料三中图9地图内容进行了修改。指出该学者可能会怎样修改,并说明理由。
材料分析题 普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