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阅读

翊  鸣

①我到北京林业大学找朋友,校园里大半的树都开着花,西府海棠、连翘、樱、杏、山桃以及榆叶梅。 我们站在杏树下拍照,杏花纷纷如雨下,落在发顶和肩上。 “春日游,杏花吹满头”,一直是我心目中最美的诗句,不管什么时候想起,春天就在心间。 [A]杏花的盛花期已经过去了,草坡上一片轻粉雪白的花瓣,很容易便能捡满一合手掌,带回去做几个杏花糯米团,摊一个杏花饼。    煮熟后的杏花吃在嘴里,是带着杏仁香的春天的滋味。

②旁边的柏树上几乎每一根枝条尖都是圆而黄的一小团,往年没有留意过,今年在城里看到的柏树大部分是这种状态,我最早是在德胜门附近的西海西沿看到的,有知道的老人看我感兴趣,告诉我这是柏树的雄球花。 那么,雌球花长什么样呢?老人也说不上来。 [B]那一段时间,看到柏树我就忍不住扑上去在枝条间翻找。 可就是没有发现雌花的影子。

③所以在北京林业大学看到开花的柏树,我忍不住又上前翻找,还是一无所获。 恰好一个学生扛着高枝剪经过,我便向他请教。 学生哥有经验,围着柏树转了两圈,用高枝剪剪下一段结有柏子的枝条,找了一会儿后告诉我:“喏,这就是了。”

④我一看,柏树的雌花可真是细小啊! 很浅的黄色,幼小如粟,难怪平常找不着呢。有了学生哥的指点,我在柏子周围找,一下子便发现了两朵雌球花,接着,又发现了好几朵。 柏树雄球花的色彩比较明显,容易发现。 而雌球花微小如粟,如果不是得到指点,恐怕我会一直错过自然界的这个秘密。其实,那些所谓的“秘密”一直在我们的眼皮子底下,只是我们不知道如何去看见它。

⑤两百多年前,歌德把兴趣转向研究植物、矿物、天上的云等自然界的各种事物,希冀从那些“宇宙公开的神圣秘密”中获取艺术创作的灵感。他相信,如果知道如何观察,就会发现那些感官世界的秘密。

⑥柏树的花期很短,当雄球花鳞片打开,风便将花粉吹送到雌花上着床。也许是为了授粉的成功率,雄球花的数量惊人,以至于整棵柏树都变成了黄色。 花粉多的时候,一阵大风吹过,柏树瞬间腾起一片黄色的烟云。 着床之后,要经过一年,受精的雌球花才能结成柏子,灰绿色的柏子结在树上,数量众多。 我记得出嫁那天,按照故乡的风俗,嫁衣两肩的位置会各缝上一根线,线端系着柏枝,取“百子千孙”的吉兆,如今才真正理解了这个祝愿背后的植物物语。

⑦柏树的种类很多,常见的有侧柏和圆柏。柏子有股松香味,但又不只是单纯的松香,还带有甜丝丝的香。侧柏的柏子比圆柏大,味道也更浓更香一些。 不知道为什么,我总感觉柏子的香气中有一股雪的气息,清幽宁静,轻轻地嗅闻,心便一点点地落在了最安稳处,这大概就是柏子所具有的安神作用吧。

⑧古人爱用香,香多从草木出。柏子有种松柏类植物独有的清香,古人除了用来熏衣物,更多的是用来焚香。 苏东坡说过“铜炉烧柏子,石鼎煮山药”。 隐居山中的宋代诗人邹登龙说:为梅树修枝、斫山藤补菊篱、柏子香中读《周易》、用荷花的清露研墨写唐诗,是人生最雅的四桩事。

⑨我采回一捧柏子,装在小棉布袋里,挂在衣橱内。 [C]每天打开衣橱,都仿佛推开了一扇面对山林的窗。                               

(选自《又自在又美丽》,有删改)

(1) 通读全文,补全思维导图。

(2) 细读文中画线句,完成下表。

内 容

细读发现

[A]杏花的盛花期已经过去了,草坡上一片轻粉雪白的花瓣,很容易便能捡满一合手掌,带回去做几个杏花糯米团,摊一个杏花饼。煮熟后的杏花吃在嘴里,是带着杏仁香的春天的滋味。

[B]那一段时间,看到柏树我就忍不住扑上去在枝条间翻找。

结合文句内容,说说你在字里行间读到一个怎样的“我”?

  

[C]每天打开衣橱,都仿佛推开了一扇面对山林的窗。

(2) 联系全文,说说你对文末这句话的理解。

   

(3) 这篇文章收录在《又自在又美丽》一书中,书封上还有一句醒目的话:“去活,像植物一样”。请以本文为例,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阐述你从作者笔下的“柏”身上学到的“活法”。 
【考点】
材料探究; 记叙性散文; 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概括理解文中人物形象; 理解文章关键语句意思; 启发、思考、感悟等开放类型; 体会作者情感态度;
【答案】

您现在未登录,无法查看试题答案与解析。 登录
现代文阅读 困难
课时演练
换一批
3. 非文学作品阅读

【材料一】押韵,也叫压韵、谐韵,是一种诗文创作的修饰技巧,即将韵母互相谐音的文字放在诗文固定的地方(一般在句尾),使诗文读起来朗朗上口。

押韵是一种高效的信息组块策略——组块就是把一些零散的信息加工成小的整体,方便记忆。诗歌句尾之间的押韵将内容和声音关联在一起,使我们能够用声音来记忆句子,减少了文字信息的陌生感,降低了认知难度,也减轻了短期记忆力的负担。(摘编自百度百科)

【材料二】可能很多人会有这样的感觉:古诗,尤其是格律非常规整的律诗,即使我们不了解诗句背后的含义,那些美妙的韵脚读来也会令人齿颊留香。为什么押韵的语句会让我们产生舒服的体验呢?

认知神经科学家克里斯蒂安·奥伯迈尔曾系统研究过诗歌的韵律会如何影响人们的审美和情感体验。在实验中,科学家让实验对象仔细聆听精心设计的诗歌,然后让他们给这些诗歌从多个维度进行量化打分,如对诗歌的喜好程度、体验到的愉悦水平等。统计分析后,他们发现,和那些不押韵的诗歌相比,人们能从诗歌的韵律中感受到更多的愉悦感。

美国的传播学家沃尔特·翁写过一本书叫《口语文化与书面文化》,主要研究“口语套话”,也就是我们俗话说的“顺口溜”。他有一个有趣的发现:人们对口语套话有一种天然的信任感,也就是说,顺口溜能绕开人的心理防线,直接溜进人的脑子里去。 毫无疑问,“口语套话”明显地增强了语言的表现力和传播效果。

比如“饭后百步走,活到九十九”,乍一听到如此精悍又押韵的句子,你会怀疑它是假的,还是会过耳不忘、深信不疑? 我相信大部分人在还没来得及质疑之前,就已经不假思索同时毫不费力地把它记下来了。(摘自《为什么押韵的句子听起来特别舒服》)

【材料三】在现实生活、语文教学中,应当怎样对待古诗词的读音争议?

北京大学教授孙玉文认为,古音是古代一个共时的语音系统,今天的学者虽然可以根据语音发展规律构拟出古音,但是如果照此读诗,大多数人听不懂,反而丧失了语言基本的交流功能。而且历代读古诗文,其实也都是按照当时通用的读音来读的。所以,诵读古诗词还是应提倡使用普通话读音。

在广州大学教授吴相洲看来,阅读古诗词使用古音还是普通话需要平衡把握,遵循两个原则:其一,韵脚部分如需押韵,要照顾古音读法,声律坏了就不成为诗词。其二,不同音代表不同含义的字应读古音,如“一骑”的“骑”(jì),代表一人一马,读成“qí”意思就错了。

吉林大学沈文凡教授认为,“唐诗宋词中所有读音都严格按照古音没有可能,也没有必要。”沈文凡表示,重要的是让今人在阅读古诗文的时候能够体会到声律之美,领悟作诗在语音方面的规律。今人作诗可以押普通话的韵,但吟诵古诗时,押韵处要变读。“关键是要符合诗歌规律。 中国留存了许多有文字记载的韵书,这笔宝贵的文化财富一定要继承。”

韵律在文学表现中有其重要作用,比如李商隐的《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每一句的结尾都有共同的韵脚“an”,顺着韵脚的指引,我们能够发现,这种押韵使诗歌彰显出缠绵悱恻、迷蒙凄美之感,升华了整首诗的意境,可见韵律在文学表现中有其重要作用。(摘自《尊重韵味还是尊重标准——古诗词读音究竟怎么定》)

(1) 综合以上材料,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斯蒂安·奥伯迈尔的研究告诉我们要精心设计和仔细聆听诗歌。 B. 顺口溜之所以能绕开人的心理防线,其重要原因是它押韵。 C. 押韵是在每一句的句尾用上韵母相互谐音的文字的一种技巧。 D. 面对古诗词中的读音争议,材料三认为要遵循古音的读法。
(2) 材料一和下面的链接材料都是有关押韵含义的介绍,你更喜欢哪种表达? 说说理由。

【链接材料】押韵是让同一个音在作品语句中的同一个位置上反复吐纳。音感上的回传与深化,利于情感迸发,夯实意境,灵动结构。如果说意象是作品的根本,那音律就是作品的“守护神”,意境和音律处理好了,作品在表达的力度上无形中便拥有那么一种震撼力。

(3) “斜”字的普通话读音为“xié”,根据语音发展的规律构拟的古音为“xiá”,按照材料三的观点,你认为下列两首诗中加点的“斜”字分别该怎么读?为什么?

柳老春深日又 , 任他飞向别人家。谁能更学孩童戏,寻逐春风捉柳花。(白居易《杨柳枝》)风翻朱里幕,雨冷通中枕。耿耿背灯,秋床一人寝。 (白居易《禁中秋宿》)

(4) 为什么押韵的语句会让人产生舒服的阅读体验?请结合三则材料,分条概述。
现代文阅读 普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