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一】“陕变事起,曾……通电主张……一致对外……不图讨伐令忽然而下,值兹强邻压境国家民族,危在旦夕,方谋解救之不暇,何忍再为萁豆之煎。况汉卿(即张学良)通电各项主张,多为国人所同情者,屡陈不纳,迫以兵谏。绝不宜以叛逆目之。而政府遽加讨伐,宁不顾国人责以勇于对内,怯于对外?”
——《桂林日报》(1936年12月24日)
【材料二】“大义当前,不容反顾,只求于救亡主张贯彻,有济于国家,为功为罪,一听国人之处置。”
——张学良、杨虎城通电全国的电文
材料一 下图为中华民国二十五年十二月十三日中国两份报纸对某历史事件的报道。
图1《中央日报》标题为“张学良率部叛变,国府下令褫职严办”
图2《西北文化日报》标题为“争取中华民族生存,张杨昨发动对蒋兵谏”
材料二 1936年12月16日,日本《东京日日新闻》号外:蒋介石被杀。(见下图)
材料三 全国民众听到这个喜讯(蒋介石乘飞机离开西安,经洛阳返回南京)都欢喜得几乎要发疯了。昨天晚间,全国自都市至乡关,自成人以至儿童,都热烈庆祝,欢声彻夜,这种情形真是揭开了历史的新页。
——《大公报》1936年12月26日
新页"?
材料一:(国民党各地方实力派)李宗仁、白崇禧和傅作义、刘湘等,态度鲜明地支持张、杨的行动;马鸿逵、马步芳等坚决反对西安事变,拥护讨伐张、杨二人;阎锡山、宋哲元等则采取了两面周旋.骑墙观望的政策。南京亲日派竭力主张讨伐张、杨二人,目的在于造成内战,不在救蒋。南京英美派宋氏兄妹等极力主和,愿意为保蒋做出妥协。
材料二:中共主张虽然如此,但中共内部经历了一个从“除蒋”到“有条件放蒋”的曲折过程,经过民主讨论,达成了和平解决西安事变,“协助”张、杨妥善处理事变的共识。
——以上两则材料摘编自王钦双《中国共产党对西安事变的因应与处置》
序号
历史史实
历史结论
A
和平解决西安事变
揭开了国共两党由内战到联合抗日的序幕,成为扭转时局的关键,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正式形成
B
完成一五计划
我国彻底改变了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C
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方针
在国际上产生深远影响,被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国家接受,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
D
邓小平发表南方谈话
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推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新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