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023年8月15日,首个全国生态日主场活动在浙江湖州举行。

材料一 改革开放初期,浙江经济发展一路高歌猛进的同时,也较早遭遇了产业结构低层次、增长方式粗放等“成长的烦恼”,深受发展困扰的湖州痛下决心把矿山等污染企业整改关停,提出创建生态城市。2005年8月15日,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肯定了湖州的做法,在安吉县余村首次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科学论断(以下简称“两山”理念)。十几年来,凭借“两山”理念这把“金钥匙”,以安吉为代表的湖州,深化生态治理,做强生态经济,创新生态制度,弘扬生态文化,摸索出了一套经济建设与生态文明互融共生的新方法、新路径,成为享誉全国的生态文明绿色发展标杆之地。

材料二  为亿万人解决温饱的“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用自己的一生,完美地论释了家国情怀与科学精神。人口多,耕地少,消除饥饿这一仗怎么打?面对国际社会提出的“谁来养活中国”的疑问时,袁隆平领衔的科研团队接连攻破水稻超高产育种难题。亩产700公斤、800公斤、900公斤、1000公斤……一串串饱满的稻穗,就是中国回应粮食安全质疑最完满的答卷。

(1)  结合材料一,运用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的知识,说明湖州成为生态文明绿色发展标杆之地的原因。
(2) 有人认为,“消除饥饿,解决温饱”还得靠科学家。结合材料三,运用社会历史主体知识对此观点加以评析。
【考点】
实践及其特征;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人民群众的含义;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群众观点与群众路线;
【答案】

您现在未登录,无法查看试题答案与解析。 登录
材料分析题 普通
能力提升
换一批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中国空间站,又称天宫空间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建成的国家级太空实验室。自1992年中国政府制定载人航天工程“三步走”发展战略以来,中国空间站的建设经历了多个重要阶段,最终实现了常态化运营。以下是其发展历程的概述:

起步阶段:1992年,中国政府制定了载人航天工程“三步走”发展战略,建成空间站是发展战略的重要目标。

核心舱发射:2021年4月29日,天和核心舱成功发射,标志着中国空间站的在轨建设正式开始。

实验舱对接:2022年,‌问天实验舱和‌梦天实验舱相继发射并与核心舱对接,完成了中国空间站的基本构型。

常态化运营:2023年,中国空间站正式转入常态化运营模式,国际合作项目载荷也开始进入空间站进行实验。

航天员入驻:自2022年底起,中国空间站经历了多次航天员乘组交接,包括‌神舟十五号与神舟十四号的交接,标志着空间站进入常态化运营。

最新进展:2024年,神舟十八号航天员乘组顺利进驻空间站,进一步展示了中国空间站的运营状态。

此外,中国空间站的建设过程中,还完成了多次重要的科学实验和技术验证,包括太空授课、出舱活动等,展示了中国在空间科学和技术方面的进步。

结合材料,运用认识论的有关知识对我国空间站建设过程的科学性加以分析。

材料分析题 普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