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法安天下】

材料一  某中学八年级(5)班在道德与法治学科课代表的组织下,围绕“做守法的公民”展开了如下探究活动。

【以案说法】

案例一  刘某走私,贩卖海洛因20克,被判处十年有期徒刑,并处罚金2000元。

案例二 苏某等人在体育馆观看比赛时,大声喊叫、打闹,向场内投掷矿泉水瓶,工作人员多次劝阻无效,导致比赛中断。工作人员报警后,苏某等人被警察带走,最终被公安机关给予警告处罚。

案例三 张某拾到胡某遗失的价值3000多元的手机一部,拒绝归还。胡某遂向人民法院起诉,法院判决张某限期归还。

材料二 16岁的中学生陈某原本是一个品学兼优的好学生。自从结识了社会上一群游手好闲的“朋友”,他逐渐无心学习,经常旷课,面对老师和家长的教育,总是置若罔闻。后来,他因为偷窃财物等行为被公安机关拘留。但他仍不思悔改,为了去网吧玩游戏,他和另外两个“朋友”多次持刀抢劫,导致他人重伤,最终因抢劫罪被人民法院依法判刑。

材料三 一天晚上,初中生袁媛独自在家做作业,突然发现一歹徒正在翻墙入室,袁媛见状灵机一动,大喊一声“爸,你该去公安局值夜班了!”歹徒闻讯而逃。

(1) 材料中的三种行为分别属于哪种类型的违法行为?分别承担什么法律责任?
(2) 陈某因抢劫罪被人民法院依法判刑,犯罪行为具有哪些特征?
(3) 陈某的犯罪过程说明了什么?
(4) 结合材料,谈谈未成年人如何同违法犯罪作斗争。
【考点】
违法行为的含义与分类; 了解刑法、犯罪与刑罚; 预防犯罪的做法;
【答案】

您现在未登录,无法查看试题答案与解析。 登录
综合题 普通
能力提升
真题演练
换一批
1. 树立法治意识

道德与法治课堂,老师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掌握深化所学知识,组织学生开展了相关活动,请你参与其中。

(1) 【发表评论】在课堂讨论阶段,老师展示了以下素材:

某市一个10岁女孩被3名歹徒劫持后,利用歹徒吃夜宵之机,趁歹徒不备,一面向饭店老板暗指3名歹徒,一面表情痛苦地用双手卡自己的脖子,老板明白后立即设法报警。几分钟后,3名歹徒被民警抓获。

结合上述案例,请你以“有勇有谋应对违法犯罪”为主题写一段短评。

(2) 【学以致用】在课堂模拟法庭环节,老师展示以下案例让同学对其作出判决:

进入初中后,江某变得孤僻暴躁,与同学相处中常常因一言不合就出手打人,老师教育后仍不以为然,因屡教不改受到了学校纪律处分。在结交一些社会“大哥”以后,江某开始经常旷课、夜不归宿、出入营业性高消费娱乐场所、多次强行索要同学财物,后来跟随“大哥”们一起持刀抢劫,致两人重伤,一人身亡。

在有关小江的判决书中,有一位同学这样写道:

经本庭合议,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XXX法》,对本案判决如下:判处江某行政拘留一个月,罚金2万元……

上述判决书中对于江某的处罚是否合理?请说明理由。

(3) 假如你是审理上述案件的法官,审判结束后,请你对青少年说两句警示语。
综合题 普通
2. 法律是最刚性的社会规则,不违法是人们行为的底线。请你阅读以下材料并回答问题。
(1) 材料一:

法律规定

★我国民法典规定,拾得遗失物,应当返还权利人。

★我国治安管理处罚法规定,对扰乱公共场所秩序的行为应予以处罚。

★我国刑法规定,明知他人利用信息网络实施犯罪,为其犯罪提供广告推广、支付结算等帮助,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有关案例

①朱某在学校操场拾到苏某丢失的手表,拒绝归还。

②李某等人在体育馆观看比赛时,起哄、打闹,向场内投掷矿泉水瓶。

③吴某某等人明知他人利用信息网络实施犯罪,为其犯罪提供支付结算帮助,支付结算金额人民币3亿多元,违法所得人民币195万余元。

根据相关法律规定,上述案例中的哪一个行为是犯罪行为?其行为特征是什么?

(2) 材料二:15岁的小强因犯抢劫罪锒铛入狱。他在《忏悔书》中写道:我本是一个好学生,不该因结识几个“朋友”沾染上不良习气,无心学习,多次旷课、逃学;不该在受到学校纪律处分后,便开始放纵自己,与“朋友”们偷窃财物;更不该在被公安机关拘留后仍不知悔改,还与“朋友”持刀抢劫,最终被人民法院判刑。我非常后悔,希望大家以我为戒,不触碰法律红线……

小强走上犯罪道路的经历给你怎样的警示?

综合题 困难
3. 为加强青少年普法教育,某校召开了“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主题教育活动,请你参与其中并完成任务。
(1) 【法不可违】

法网恢恢,疏而不漏,任何犯罪行为都应当受到法律制裁。请你对以下新闻进行点评。

2022年6月10日凌晨2点40分许,河北唐山某烧烤店发生一起寻衅滋事、暴力殴打他人案件,引发社会广泛关注,造成恶劣社会影响。6月12日,陈继志等9名犯罪嫌疑人执行逮捕。9月23日,廊坊市广阳区人民法院依法对案件公开宣判,被告人陈继志犯寻衅滋事罪、抢劫罪等9罪并罚,决定执行有期徒刑24年,并处罚金人民币32万元;对其余27名被告人依法判处11年至6个月有期徒刑不等的刑罚。

该案件为什么会引起社会广泛关注?

(2) 【法记心中】

法律是最刚性的社会规则,不违法是人们行为的底线。请你阅读以下材料并回答问题。

法律规定

☆我国民法典规定,拾得遗失物,应当返还权利人。

☆我国刑法规定,明知他人利用信息网络实施犯罪,为其犯罪提供广告推广、支付结算等帮助,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相关案例

①苏某在学校操场拾到苏某丢失的手表,拒绝归还。

②吴某等人明知他人利用信息网络实施犯罪,为其犯罪提供支付结算帮助,支付结算金额人民币3亿多元,违法所得人民币195万余元。

根据相关法律规定,上述案例中的哪一个行为是犯罪行为?请说明理由。

(3) 【法助成长】

加强自我防范,预防犯罪。如图是15岁中学生陈某的变化轨迹。

陈某走上违法犯罪道路的过程给我们带来哪些警示?

综合题 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