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法律是最刚性的社会规则,不违法是人们行为的底线。请你阅读以下材料并回答问题。
(1) 材料一:

法律规定

★我国民法典规定,拾得遗失物,应当返还权利人。

★我国治安管理处罚法规定,对扰乱公共场所秩序的行为应予以处罚。

★我国刑法规定,明知他人利用信息网络实施犯罪,为其犯罪提供广告推广、支付结算等帮助,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有关案例

①朱某在学校操场拾到苏某丢失的手表,拒绝归还。

②李某等人在体育馆观看比赛时,起哄、打闹,向场内投掷矿泉水瓶。

③吴某某等人明知他人利用信息网络实施犯罪,为其犯罪提供支付结算帮助,支付结算金额人民币3亿多元,违法所得人民币195万余元。

根据相关法律规定,上述案例中的哪一个行为是犯罪行为?其行为特征是什么?

(2) 材料二:15岁的小强因犯抢劫罪锒铛入狱。他在《忏悔书》中写道:我本是一个好学生,不该因结识几个“朋友”沾染上不良习气,无心学习,多次旷课、逃学;不该在受到学校纪律处分后,便开始放纵自己,与“朋友”们偷窃财物;更不该在被公安机关拘留后仍不知悔改,还与“朋友”持刀抢劫,最终被人民法院判刑。我非常后悔,希望大家以我为戒,不触碰法律红线……

小强走上犯罪道路的经历给你怎样的警示?

【考点】
违法行为的含义与分类; 预防犯罪的做法;
【答案】

您现在未登录,无法查看试题答案与解析。 登录
综合题 困难
能力提升
真题演练
换一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