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近代中国无数的仁人志士在失败、鲜血中探索出一条条救亡图存的道路,最终在中共的领导下实现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根据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1) 【走西方的路】“近五十年来,中国人渐渐知道自己的不足了。……第一期先从机器上感觉不足;……第二期是从制度上感觉不足;……第三期便从文化根本上感觉不足。” 

 ——梁启超《五十年中国进化概论》

中国人针对“第二期是从制度上感觉不足”而做出了哪两次探索?这两次探索有何差异?

(2) 【走俄国的路】

根据图片和材料,指出他们所共同反映的历史事件和影响。

(3) 【走自己的路】“干革命没有根据地就立不稳脚跟。…现在,我们就是要上井冈山,去寻找一个立脚点,使队伍不散,红旗不倒。”“马克思主义书本上并没有讲到中国湖南、湖北,它讲的只是基本原理”,“共产党的任务……不是先占城市后取乡村,而是走相反的道路”,逐步形成了中国革命新道路的理论。” 

——《毛泽东选集》

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说说“中国革命新道路”的内容是什么?

【考点】
戊戌变法; 辛亥革命; 中国共产党诞生、中国特色革命道路的开辟; 北伐战争、土地革命战争;
【答案】

您现在未登录,无法查看试题答案与解析。 登录
材料分析题 普通
能力提升
换一批
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资产阶级上层改良运动主要由康有为,梁启超等人倡导,(却)以下跪的方式祈求改良,最终由于触碰了封建统治阶级核心利益和统治体制而夭折。以孙中山为首的下层资产阶级的暴力革命派,夺取了国家政权,却以袁世凯称帝断送了建立共和国的伟大主张。

——摘编自《浅谈近代中国道路选择的曲折性》

材料二:该事件推倒了皇帝宝座,用资产阶级的民主共和制度代替封建地主阶级的专制制度,是历史的巨大进步,动摇了中国人对两千年来似乎亘古不变的皇权统治的崇拜。从此,“敢有帝制自为者,天下共击之”,成为人民大众新的根深蒂固的信念。在此之后。出现了历时近十年的现代工业发展浪潮,现代化经济在国民经济中所占的比例有明显的提升。

——摘编自张海鹏《从历史意义和失败教训上读懂这座里程碑》

材料三:近代中国变革的道路上,如果说19世纪最后几年的时代象征是康有为,那么到了20世纪初则进入了以孙中山为代表的时代。虽然康有为生于1858年,孙中山生于1866年,他们近于同一辈人,但在社会政治思潮及其实践的急遽(jü,急)变嬗(shàn,变迁)中,他们的脚步却是后浪推前浪,显示为两代人。

——摘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1) 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中“改良运动”、“暴力革命派夺取国家政权”各指什么事件?两者的共同点是什么?
(2) 根据材料二,概括该事件的历史意义。
(3) 综合以上探究,谈谈你对历史人物与历史发展之间关系的认识。
材料分析题 普通
3. 辛亥革命是近代中国的第一次历史性巨变 。 阅读材料, 回答问题 。

材料一: 它的成立是中国革命的一个里程碑, 它极大地转变了革命的特征与方式 。最为重要的是, 如同一 个近代的政党, 它提供了一个统一的中央组织, 它为全国所有革命与进步力量提供了汇聚点 。有鉴于此, 它当之无愧地享受到“ 中国革命之母 ”的赞誉殊荣。

——节选自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材料二:

建设之首要在民生。故对于全国人民之食、衣、住、行四大需要,政府当 与人民协力,共谋农业发展, 以足民食;共谋制造之发展, 以裕民衣;建筑大

计划之各式屋舍; 修治道路 、运河, 以利民行。

—— 1924 年孙中山《建国纲要》

材料三: 作家老舍《茶馆》中的对白 (辛亥革命后)

王淑芬: 三爷, 咱的茶馆改了良, 你的小辫子也该剪了吧!

李三: 改良! 改良! 越改越凉, 冰凉! 哼! 皇上没了, 总算大改良吧? 可是改来改去, 袁世凯还要做 皇上 。袁世凯死后, 天下大乱, 今儿打个炮, 明儿个关城, 改良? 哼! 我还留我的小辫子, 万一把皇上改过来呢?

(1) 材料一 中“ 中国革命之母 ”是指什么?运用所学知识指出它的重要作用 。
(2) 材料二图片中的政治纲领, 能体现右侧史料中“ 民生 ”思想的是哪一条? 根据史料, 概括孙中山对 民生问题提出了怎样的主张?
(3) 材料三中李三对辛亥革命的态度是怎样的?依据材料三为李三的态度找证据 。
材料分析题 普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