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酸碱理论的发展如下:
①17世纪前,人们对酸碱的认识模糊,只凭感觉器官的感受来判定。
②17世纪末,朴素的酸碱理论:凡物质的水溶液能溶解某些金属,跟碱接触会失去原有特性,且能使石蕊试液变红的物质叫酸;凡物质的水溶液有苦涩味,跟酸接触后会失去原有特性,且使石蕊试液变蓝的物质叫碱。
③19世纪末,酸碱电离理论:电离时所生成的阳离子全部是H+的化合物叫酸,电离时所生成的阴离子全部是OH-的化合物叫碱。
④20世纪初,酸碱质子理论:任何能给出质子的物质(分子、原子或离子)都是酸,任何能接受质子的物质(分子、原子或离子)都是碱,且酸碱有如下关系:酸一H++碱,两者彼此联系在一起叫做共轭酸碱对。酸失去一个质子后形成的物质叫做该酸的共轭碱,碱结合一个质子后形成的物质叫做该碱的共轭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