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阅读《用自己做实验的科学家》片段,完成以下问题 

科学研究,这个听上去“高大上”的事情,却常常伴随着令普通人难以承受的付出和牺牲。吞下幽门螺杆菌,给自己注射患者的血液,往心脏送导管,以身试药.....·.这群拿自己身体做实验的人,被称为“自体实验者”。科学家的这些行为让人叹为观止,心生敬畏,要问他们为什么会做出这样的举动,那实在是一种混合着无私、勇气、好奇以及十足傻气的奇谈。

 还好,科学的领奖台上不乏这样的“傻人”。 

1903 年,居里夫妇希望证明镭的放射效果对治疗肿瘤有帮助,就把镭屑样本绑在胳膊上,这些样本发散出来的放射物对他们的健康产生了致命影响。居里夫妇经常生病,感觉疲乏无力、浑身酸痛,但是他们的实验确实为医学上利用镭铺平了道路。1903 年年底,他们因研究放射物,双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

同样为科学牺牲自我的还有我国著名科学家屠呦呦。为了研制治疗疟疾的药物。为了提取青蒿素,并确保药物的安全性,屠呦呦亲自试药,导致肝中毒。但是她依然没有放弃,最终成功提取青蒿素,为人类治疗和控制疟疾这一重大寄生虫类传染病作出了革命性的贡献。她本人也获得了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以及“共和国勋章”

 科学的道路上充满荆棘和挑战,可是那些勇于挑战、敢于牺牲自我的人总是会有所发现,走上科学的领奖台。 

(1) 在文中“自体实验者”指的是谁?他们真是“傻人”吗?为什么? 
(2) 短文作者要阐明的中心观点是什么?  
(3) 为了证明中心观点,作者列举了哪几个事例? 
(4) 你从文中科学家的身上获得了什么启发?联系生活实际谈一谈。 
【考点】
科学小品文阅读;
【答案】

您现在未登录,无法查看试题答案与解析。 登录
现代文阅读 普通
能力提升
真题演练
换一批
1. 阅读。

一封来自火星的信

地球的朋友们:

大家好,我是“             ”号火星车。

当你看到这封信的时候,我已经踏上火星表面,开始为期90个火星日的工作啦

去年7月,我跟随“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从蔚蓝星球顺利发射。这一路,我完成多次轨道“中途修正”,一次“深空机动”,一次酷炫的“太空刹车”。就这样,经过长途跋涉,我终于成功着陆,到了此行的目的地——火星。

这次我不远万里来到火星,自然是身负重任。自古以来,对于这颗遥远而神秘的红色星球,人类最关心的问题有三个:火星上究竟有没有生命?火星起源结构和环境都是怎样的?能否在火星建立人类第2个栖息地,移民火星?为此,我国的科学家们也给我布置了具体的任务。简单说,我的工作一是拍照,看看火星什么样。二是探测,分析火星的表面有什么,内部有什么。

别看我说的轻松,人类探测火星成功率仅有50%左右。而我国第一次火星探测就挑战了最高难度的任务:我先要围着火星转圈圈,接着收起“降落伞”,落在火星表面,然后还得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在火星上四处溜达。现在,这次任务已经走到了最后一步。

对了,谢谢你们一路上的留言,美好的祝愿我都收到啦!最后我想说,我很喜欢你们帮我选的名字——“    ___”。我会带着名字中这段古老悠远的神话、带着新的时代希望,成为一颗照亮宇宙和中国行星探测的火种

    ___”号火星车

2021年5月15日

(1) 根据文章内容,完成火星车奔赴火星的历程图。

发射 ① ② ③ 着陆

(2) 结合文章内容,请给下列正确的说法打“√”,错误的打“×”

A.我国的火星探测挑战了最高难度的任务,这次任务现在才走到第一步。

B.句子①中“左右”一词体现了语言的准确性,不能删去。

(3) 关于探测任务说法真有趣,请根据文中语句选择对应的任务卡(填序号)。

围着火星转圈圈

收起“降落伞”,落在火星表面

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在火星上四处溜达

A.巡视探测火星

B.环绕火星

C.从火里采样返回

D.在火星上着陆

(4) 结合文中画曲线句子和资料袋,下列名字最适合填在文中横线上的是

资料袋

中国古代神话人物

A.嫦娥:因偷食不死药而奔月成仙。

B.女娲:中国上古神话中的创世女神,有“女娲造人”的典故。

C.祝融:上古时的火官,后尊为火神。

D.盘古:中国神话中的创世神,有“盘古开天地”的典故。

现代文阅读 普通
2. 快乐阅读;阅读《人体的色彩科学》,完成下面小题

人体的色彩科学

①色彩具有令人惊讶的特征之一是:它具有“重量”。我们不妨做这样一个实验:将同样重量的两份东西分装于两个盒子,再将一个盒子用白纸包封,另一个用红纸包封,然后用手掂量掂量,你一定会觉得____。

②戴尔教授在14年前首先发现色彩有“重量”。他经过多种复杂的实验后得出结论,各种颜色在人的大脑中都代表一定“重量”。他还将颜色按“重量”从大到小排列成如下顺序:红、蓝、绿、橙、黄、白。

色彩学还告诉我们,颜色不仅具有“重量”,而且还有“味道”。这是因为我们____能用眼睛看清颜色,____能用其他器官分辨它们。每一种颜色都代表着某一具体波长的能,我们的神经末梢,即感觉器官可以接收到这种能。正是由于这种原因,许多盲人也能分排颜色。

④根据这一发现,科学家们认为,人的皮肤吸收其喜爱的颜色,而拒绝其讨厌的颜色。例如,室内的颜色就左右着人体的状态。如果在一间没有窗户、壁纸及家具都是红色的房间度过两个小时就会感觉像过了4个小时;而在金蓝色的房间则会感到仅过了1个小时。而且,人的体温也会因室内颜色的变化而变化。如果从红色房间移到蓝色房间,人的体温就会____。

⑤更为奇异的是,专家们发现:颜色可促进人体分泌荷尔蒙,而分泌荷尔蒙的多少,能影响人们的身心健康和工作情绪。如黄、橙、红等色有使人振奋提神的作用,能提高和激发人们的积极性,促使进入兴奋状态;而蓝色、紫色、绿色等则有使人平心静气的特殊效用。因此,前者能使工作环境产生活跃的气氛,刺激和增进生产活力;而后者则能使人镇定、平和,有利于完成各种复杂精细的工作。

(1) 专家发现色彩令人惊讶的特性一是,二是,三是
(2) 联系上下文,在①段和④段的括号里选填合适答案的序号。

A. 用红纸包封的盒子重一些
B. 用白纸包封的盒子重一些

C. 上升
D. 下降

(3) 在③段的横线里填写合适的关联词语。
(4) ③段中画横线的句子能不能这样换,色彩学还告诉我们,颜色不仅具有“味道”,而且还有“重量”,为什么?
(5) ④段中画横线的句子运用了说明方法,具体说明了,
现代文阅读 普通
3. 阅读下面文章 

 “冬眠”技术或颠覆未来太空旅行(节选) 

 ①在科幻电影《流浪地球》中,领航员空间站中的宇航员们可以在危机时刻休眠。这其实是全球宇航员的真实愿望,从登上飞船就倒头大睡,一觉醒来已到达目的地,这样的太空旅行岂不美哉! 

 ②但是,怎样才能使宇航员在健康状态下长期熟睡?目前,ESA (欧洲航天局)就提出了一个从地球一路“睡到”火星的载人探测概念。那么,宇航员冬眠究竟有什么好处?又面临哪些困难呢? 

 ③众所周知,深空探测飞行距离远,时间动辄数月甚至以年计,宇航员面临长期宇宙辐射、肌肉流失、旅途寂寞等身心健康问题,而飞行中的食品、饮水、氧气等大量的物资消耗也将显著增加任务成本,这些都是限制人类将足迹迈向深空的未解难题。 

 ④近年来,科学家们发现,与其研究更先进的火箭和飞船,不如通过让宇航员冬眠,使上述难题“消于无形”。 

 ⑤首先需要澄清的是,冬眠不是冷冻,只是通过适当降低体温,使宇航员的新陈代谢变得“迟钝”,这带来的第一个好处就是物资消耗减少。同时,冬眠的宇航员不需要太大的活动空间,整个航天器的体积和质量可以大幅度减小,辐射防护的技术难度显著降低,节约整个任务的能源消耗、成本投入。更重要的是,冬眠能够消除宇航员执行任务中的紧张感和孤独感,而且冬眠的宇航员几乎不会出现肌肉流失。 

 ⑥ESA认为“可控的冬眠是载人太空飞行中一种改变游戏规则的技术”,并且成立了专门从事相关研究的“专题小组”,希望使其成为现实。日前,专题小组研究了将冬眠技术用于载人探测火星任务的可行方案,设计了初步的航天器冬眠居住模块草图。研究发现,通过宇航员冬眠,航天器的质量可以减少三分之一。 

 ⑦根据ESA提出的方案,和有冬眠习性的动物类似,宇航员在进入冬眠前要先“增脂”以储存能量。之后通过服用一种特殊药物进入“麻木”的冬眠状态,随之舱室的亮度变暗、温度大幅度降低以将宇航员身体“冷却”。一般情况下,从地球到火星需要飞行180天左右,宇航员需要提前苏醒,度过至少21天的休养期。 

 ⑧根据ESA公布的草图,整个冬眠居住模块为圆柱形,直径仅有5.9米,高度仅为5.33米,拥有生命保障、居住、储藏、工作等9个系统隔间,能够满足6名宇航员需求。如果不使用冬眠技术,整个居住模块的直径和高度要达到8-9米,体积达到前者的3倍。 

 ⑨ESA希望能在未来20年实现载人冬眠火星探测。愿景虽好,但拦在路上的重重技术障碍却不可小觑(小看) 

(1) 运用积累的阅读方法,理解第①段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岂不美哉: 

(2) 文章开头从科幻电影《流浪地球》说起,有什么好处? 
(3) 通过第⑤自然段,我们知道,让宇航员在太空飞行中长期冬眠的好处可以简单概括为:物资消耗减少; :能够消除宇航员执行任务中观点紧张感和孤独感;而这样做面临的困难是:。 
(4) 第⑧段画线句子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意在说明什么? 
(5) 根据对文章的理解,判断正误。 

 ①ESA提出的方案中,宇航员冬眠用的是仿生学原理。  

 ②宇航员在进入冬眠时,要先“增脂”之后再进行冷冻。  

(6) 读书好比隐身的串门儿,如果你读这篇短文的目的是想画一张航天器冬眠居住模块草图,你将采用怎样的阅读方法?请具体谈一谈。  
现代文阅读 普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