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自然界的存在和发展是客观的
②自然界在本质上是物质的
③自然灾害是由人类活动造成的
④要战胜自然必须认识自然
①传统治水理念源于社会实践又引导社会实践
②要合理调整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利民生福祉发展
③要突破自然条件制约,积极主动推动矛盾转化
④要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①自然界是物质的,应与自然和谐相处
②人类可以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战胜自然
③要在把握人与自然对立统一中处理好人与自然关系
④人类可以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创造出新的物质
①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②服从自然才能战胜自然,让位自然、回归自然就能实现人类福祉
③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人类是在征服自然中成为世界的主宰
④在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实践过程中,要坚持真理性与价值性的统一
①人类应该尊重自然规律,顺从自然
②人具有主观能动性,能够征服自然
③要在对立统一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
④自然界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2024年6月25日是第34个全国土地日。今年土地日的主题是“节约集约用地严守耕地红线”。
国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空间载体。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耕地保护放到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中来考量”“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
修山、保水、育林、整田……山东省临沂市在其辖区内实施沂蒙山区域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沂南县孙祖镇西高庄村迎来了美丽蝶变——层层梯田盘山头、片片林草盖坡洼。截至目前,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已累计完成生态保护修复治理面积超过1亿亩,对优化工程区土地利用空间格局、提升国土空间生态系统质量发挥了积极作用。
2023年,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召开深入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座谈会时指出,长三角区域要加强生态环境共保联治。
共保联治,唱响生态文明“协奏曲”。长三角地区,同饮一江水,安危同相系。客观来说,传统的生态治理方式往往存在各自为政、缺乏协同等问题,无法适应协同治理的新问题、新情况。长三角地区尝试筑牢无缝衔接的生态保护红线,构建共同保护的重要生态屏障,形成了水环境、水生态、水资源、水安全、水文化“五水共治”格局,并不断扩大到大气、水、土壤等污染综合防治,实现减污、降碳、增长、扩绿的协同发展。此外,长三角地区探索打破“地区分割和行政壁垒”,实现江河湖荡、丘陵山地、近海沿岸等景观的协同保护与开发,完善生态环境基础设施的建设、运营、管理与共享,建立区域生态环境质量和污染源协同监管体系以及统一监管执法办法。
材料一 万物得其本者生,百事得其道者成。H县作为浙江山区26县之一,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十分突出。为探索出一条山区县高质量发展共同富裕特色之路,经过充分调研,该县把目光投向中药材产业,根据光热、土壤、海拔、水气等自然条件选择适合种植的中药材品种,推进中药材标准化、外延化发展,全面提升中药材供给质量与水平;依托上游、承接下游,推动中药工业产业聚集融合发展,构建现代化中药生产加工体系;拓展“中医药+”跨界融合业态,推动中医药向健康食品、康养旅游、健康养老等领域跨界延伸。如今的H县,产业旺了,旅游热了,百姓乐了。
材料二 中国式现代化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总体布局,创造性提出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的绿色发展理念,在推进现代化进程中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在一些地方,猎杀鸟类以牟取利益的现象时有发生。江南某乡村一口面积不大的池塘,聚集了数百只过冬的天鹅。村民们认为鸟儿也有性命,具有灵性,伤害它不吉利。他们拒绝了市场的诱惑,轮流在塘边值班,义务充当天鹅的“保护神”。时而栖息、时而飞翔的天鹅吸引了大量游客,构成了一幅人与自然和谐的美丽画卷。
运用环境伦理的相关知识评价村民对待天鹅的观念与行为。
①意识内容的变化本质是人的反映方式的变化
②没有被反映着就不可能有任何意识的内容
③有什么样的意识内容就有什么样的反映对象
④意识内容的变化根源于社会生活实践的变化
①老马的识图功能的客观实在性取决于人的发现
②正确认识老马识途的功能是解决迷路问题的关键
③用老马找到返回的路体现了人的意识活动的能动性
④老马之“智”与人之“智”归根到底都源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