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笔记资料表
作者
书名
内容
(北朝)杨衒之
《洛阳伽蓝记》
展现了北魏都城洛阳四十年间的政治大事、中外交通、人物传记、市井景象、民间习俗、传说轶闻,书中亦有不少神异鬼怪故事。然其遗闻轶事,颇足以补史乘(史书)存文献。
(唐)姚汝能
《安禄山事迹》
记载禄山诸事,文辞灿然,叙述颇详,而不免于琐杂,然新、旧《唐书》、《资治通鉴》所记禄山事,亦不能舍此而他求也。
(宋)孟元老
《东京梦华录》
自都城、坊市、风俗、典礼,糜不该载。如此之类,皆可以互相考证,订史氏(史家)之误。
--选编自姚继荣《唐宋历史笔记论丛》
阅读表,归纳历史笔记的特点,简述你对历史笔记的史料价值的认识。(注:史料价值是指史料载历史研究中的作用,因史料种类、来源、形式等不同,其价值也不同)
材料
名称
主要范围
汉唐时期的“西域”
广义上泛指玉门关、阳关以西,狭义上主要指塔里木盆地及其周围地区。唐宋时期曾用“西天”指称更为遥远的印度。
宋明时期的“西洋”
最早见于五代,元代广为流布,明代特指东南亚、西亚、东非或印度洋周围国家;明末以后逐渐转向专指欧洲。
明末清初的“西方”
与“泰西”“太西”“极西”“远西”等同义词广泛流行,指称欧洲。
——摘编自欧阳哲生《中西交通史上的“西方”概念之探源》
上表为古代中国关于“西方”名称变迁的主要历程。从中提炼一个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表述清晰。)
《史记·大宛列传》
“是岁汉遣骠骑破匈奴西域数万人,至祁连山。”
“西域”初义指西部化外之域。
《后汉书·西域传》
“西域内属诸国,东西六千余里,南北千余里,东极玉门、阳关,西至葱岭。”所载范围包括罗马、印度、波斯等国。
《大唐西域记》玄奘
记载了玄奘亲身经历和传闻得知的一百三十八个国家和地区、城邦,包括中亚、西亚、印度等地的情况。
《西洋番国志》(1434年)
记录郑和下西洋所经过的二十国,“西洋”一词狭义包括今东南亚、印度洋至波斯湾、北非红海一带;厂义引甲为海诸国。
《泰西水法》徐光启( 1612年)
以“泰西”“太西”“极西”“远西”称“欧罗巴”。
《西方要纪》南怀仁,清初来华传教士(1669年)
“西洋总名为欧罗巴,在中国最西,故谓之大西。
以海而名,则又谓之大西洋。距中国计程九万里云。”
“西洋之可传者有三:一曰机器,一曰历法,一曰天文。”
《海国图志》魏源、其他介绍西方的书籍
“海国”的地理范围由欧洲扩展到美洲。
“西学”“西儒”“西医”“西历”等词语出现在书籍里。
——据欧阳哲生《中西交通史上的“西方”概念之探源》整理
解读汉唐、明清时期中国人关于“西域”“西方”观念的变迁。
材料一 在唐初诸帝时代,中国的温文有礼、文化腾达和威力远被,同西方世界的腐败、混乱和分裂成为鲜明对比。
——摘编自韦尔斯《世界史纲》
材料二 文皇南面坐,夷狄千群趋。……献号天可汉,以覆我国都。
——柳宗元
请回答:
材料一 贞观年间,唐太宗提出:“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故其种落皆依朕如父母。”后世李隆基总结到:“国朝一家天下,华夷如一”。唐朝打败突厥之后,唐太宗尊重突厥人的社会组织和生活习惯,突厥人的原各级官僚制度一应保存;在吐蕃赞普多次遣使向唐朝求婚后,唐太宗把文成公主嫁给了他。唐玄宗封靺鞨族大祚荣为渤海郡王。
——翁独健《中国民族关系史纲要》
材料二
材料 三彩是中国古代陶瓷工艺的珍品,因其产生、鼎盛、衰落都在唐朝,又称“唐三彩”。唐三彩的艺术价值很高,凝聚了古代各族劳动人民的伟大创造力。唐三彩中动物俑造型明显受到外来因素的影响,异域动物形象十分突出。如狮子俑以狮子带翼的形象出现,与萨珊王朝的银器造型几乎如出一辙;洋马、中亚种的双峰驼,都呈现出英姿飒爽的状态。盛唐时的中国国家统一强盛、物产丰富,吸引着胡商不远万里通过丝绸之路来到中原。而中原的丝绸、瓷器、冶铁铸造技术等也通过丝绸之路传到西亚乃至欧洲,驼队是当时最重要的运输载体。盛唐时的长安城有许多胡人,有经营店铺的,也有在朝廷中做官的。唐三彩人物俑中的最为常见的胡人形象为深目高鼻,且头戴尖顶帽,身穿折领衣,牵着鸣驼骏马;有的胡人俑还抱着西域乐器,边弹边唱。
-摘编自尤静《唐三彩--丝绸之路鼎盛时期的产物》等
①(围棋)
②(捶丸一球类竞技)
③(弓箭)
④(蹴鞠)
原题无图 未搜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