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是推进政府职能从管理向服务转变的具体体现
②是提高基层社会综合治理效能的必要途径
③有助于深化“放管服”改革,提升服务质量
④优化了调节机制,增强基层社会的治理效能
①组织和发展科学、教育、卫生事业
②保证人民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核
③优化生态环境,防治污染
④加快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
①以大数据为抓手实施救助,使困难群众共享“数字红利”
②规范“监测-核实-处置”救助流程,实现工作程序法定化
③发挥平台监测等功能,提高基层治理智能化、社会化水平
④调动多元主体参与救助工作,提升基层群众自治的积极性
①增强发展主动,强化对数据要素的统筹与管理
②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切实增强政府公信力
③加强数据治理,推进治理体系治理能力现代化
④调整和优化职能配置,制定完整数据标准体系
①创新了基层群众自治的组织形式
②丰富了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基层实践
③保障了社会管理职能的有效行使
④拓宽了群众参与基层民主协商的渠道
“正面清单”是生态环境执法领域近年来出现的一个热词。对违法者“利剑高悬”,对守法者“无事不扰”,可谓正面清单制度的重要内涵。2020年3月,生态环境部探索实施生态环境监督执法正面清单制度,对排污单位实施差异化监管,既严格监管又帮扶指导,助力企业复工复产。如M市生态环境部门动态管理正面清单,以非现场方式为主开展执法检查。执法人员主要是利用大数据平台、在线监控等方式,首先开展非现场检查,如果通过非现场检查发现了一些违法线索,再进行现场执法;如果非现场执法表明企业环境管理比较好,那就不再开展现场执法。
据统计,截至2022年6月底,全国共将4.2万余家企业纳入正面清单。2022年上半年,各级生态环境部门对正面清单企业开展非现场检查25.8万余次,进行现场检查3.6万余次,指导帮扶3.1万余次。其中,第二季度现场检查次数较第一季度减少2764次,下降14.36%。
结合材料,运用政治生活知识,说明生态环境部实施生态环境监督执法正面清单制度的合理性。
网络不是法外之地,亦不是不法的“保护伞”,屏幕前的“键盘侠”在使用网络时除应遵循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维护社会公德,也应尊法守法。
为了惩治网络暴力违法犯罪活动,避免网络戾气变成伤人利器,国家对建立健全网暴预警预防机制、强化网暴当事人保护、严防网暴信息传播扩散等作出要求。2023年9月,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发布《关于依法惩治网络暴力违法犯罪的指导意见》,要求准确适用法律,依法严惩网络暴力违法犯罪。2023年11月,公安部公布了依法惩治网络暴力违法犯罪10起典型案例。这一系列举措体现了党和国家在面对网络暴力治理新形势时的迅速反应,及时有效地回应了时代发展与社会关注的重要问题。
要求:观点正确,传递正能量,宣传有力。
①国家保障公民享有政治自由
②政府具有维护国家长治久安的基本职能
③国家利益与个人利益在根本上是一致的
④公民应坚持权利和义务相统一
祁连山是我国西部重要生态安全屏障,是我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域。但由于违规开发矿产资源、偷排污染物屡禁不止,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
2017年2月至3月,党中央、国务院有关部门组成中央督查组就祁连山生态破坏问题开展专项督查。同年7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发出通报,根据党纪国法的有关规定,按照权责一致的原则,对负有主要领导责任的相关领导干部予以行政撤职和党内严重警告等处分。通报强调,要强化生态环境保护主体责任,抓紧建立生态环境保护责任清单,落实生态安全责任制。
2018年3月,新修正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写入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的内容,明确规定生态文明建设为国务院行使的职权。
结合材料并运用政治生活知识,分析追责问责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