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俄罗斯横跨欧亚大陆,这一特殊的地理位置使俄罗斯一直处于东西方文化的中间地带。处于两个 大陆和两种文明类型之间,俄罗斯始终努力追赶西方,主动吸收西方文化,但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又使得它 无法阻挡来自亚洲的东方文化。欧洲文化与亚洲文化在俄罗斯占据的欧亚地缘空间发生碰撞,历经漫长的 发展过程,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欧亚文化。 

——摘编自李英玉《俄罗斯文化的欧亚属性分析》 

材料二:在中日文化交流中,隋唐以前,主要通过中国移民赴日本传播中国先进文明,带去生产工具和生 产技术。隋唐时期,中日主要通过互派使节人员往来,尤其是日本派大批遗唐使、留学生、留学僧来华, 出现了中日文化交流史上的第一次高潮。交流内容则以制度文化层面为主,同时也涉及精神文化如佛教、 建筑、雕塑、诗歌等方面。

——摘编自王晓秋《中日文化交流史话》 

材料三:欧洲殖民者到来之前,与其他大陆几乎处于隔绝状态的美洲的印第安人创造出自己独特的文 化……在欧洲人“发现新大陆”后的 100 年间,印第安人数量减少了 90%-95%,最先被殖民的加勒比海一 些岛屿上的印第安人甚至难觅踪影……大约从 16 世纪开始,殖民者从非洲掳掠黑人,贩卖到美洲作奴隶。 在此后的三四百年间……上千万黑人奴隶为殖民者在美洲的种植园和矿山提供劳动力,在此期间,很多欧 洲人因为各种原因远涉重洋,来到美洲,使白人数量大大增加。

一一摘编自选择性必修 3《文化交流与传播》 

材料四:人类学家博厄斯认为:“人类的历史证明,一个社会群体,其文化的进步往往取决于它是否有机 会吸取临近社会群体的经验。一个社会群体所获得的种种发现可以传给其他社会群体;彼此之间的交流愈 多样化,相互学习的机会也就愈多。大体上,文化最原始的部落也就是那些长期与世隔绝的部落,因而, 他们不能从临近部落所取得的文化成就中获得好处。”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 据材料一,结合所学,概括俄罗斯文化的特点并分析成因。
(2) 据材料二,分析隋唐以前和隋唐时期中日交流在形式上和主要内容上的变化。
(3) 据料三并结合所学,试举两例“美洲的印第安人创造出自己独特的文化”在文字方面的成就,并回答“很多欧洲人因为各种原因远涉重洋,来到美洲”的契机和对美国文化产生的影响。
(4) 联系美洲印第安文化的特点和材料四,谈谈你对文化交流重要性的认识。
【考点】
三国至隋唐的中外文化交流; 古代美洲印第安文明; 拜占庭、俄罗斯文化及其成就;
【答案】

您现在未登录,无法查看试题答案与解析。 登录
材料分析题 困难
能力提升
换一批
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汉唐的外事体制,乃是一套以贯彻大一统秩序为基本目标,以羁縻式控取为主要手段,以礼法规范为具体框架的体制。因而对集中代表了中外经济交往的互市,在以严密控制下的市坊制度对之约束的同时,朝廷看中的是其赐恩报义的政治意义而非互通有无的经济价值。故或大施恩惠,或加设禁条,并不把互市当作目的而只视之为维护四夷宾服局面的手段。对中外各种交通出入,除按既定关津制度加以控制外,边境防范尤严,往往必须以因公的名义在官方往来的外衣下方许出入。而外人在境内的居留、婚姻等,除非降附归化,入籍为民,一般也总是处于重重限制之下。中外之间的文化交流同样受到大一统原则的影响和制约。对外来文化中的枝梢末叶,朝廷乐于采取大而化之的包容态度,但对系统的意识形态,如宗教,则以防范、限制和彻底的控制为基本方针。

——摘编自楼劲《汉唐对丝路上一般中外交往的管理》

材料二   鸦片战争后的中西关系史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两次鸦片战争期间。这一阶段晚清政府虽不得不按照西方的原则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但仍坚守“华夷秩序”观念,并基本按照“华夷秩序”观念处理对外关系。第二阶段为19世纪60—80年代的洋务运动时期,这一时期清政府的外交呈现既试图保有旧的对外观念和政策,又试图利用西方体系中一些原则的过渡性特征,清政府正式设立了专司对外事务的机构——总理各国事务衙门。第三阶段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在甲午中日战争中失败,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在物质和观念上被全面裹挟进近代西方民族国家体系的全球扩展之中。《马关条约》的签订标志着中国的东亚首强地位被日本取代,日本迫使清廷承认朝鲜“独立”,中朝藩属关系宣告结束,朝贡体系中的最后一名成员被划出。随着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与《辛丑条约》的签订,中华帝国完全沦为列强的半殖民地。

——摘编自王卓《两个体系的碰撞——“洋务外交”评析》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汉唐时期外交的特点,并分析其成因。
(2) 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汉唐时期相比,近代中国外交的变化,并简析其影响。
材料分析题 普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