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 在某食品包装袋内,有一上面写着“干燥剂”主要成分为生石灰的纸袋,生石灰能作干燥剂的原因,如果将小纸袋拿出在空气中放置一段时间,纸袋内的白色颗粒黏在一起成为块状,某同学取这种块状固体少量放于试管中加水用温度计测量,温度没有发生改变。某小组的同学对这种固体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进行了如下实验探究。 
(2) 实验探究一:
【提出问题】这种块状固体的成分是什么?
【猜想与假设】猜想 1 :氢氧化钙;猜想 2 :碳酸钙;猜想 3 :
【进行实验】同学们将少量样品研碎后,按如图所示过程进行实验。

滤渣中一定含有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变质过程中生成该物质的反应  。 
【结论】猜想不成立。 
(3) 为验证滤液的成分,进行后续实验。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猜想成立

(4)

实验验证二:为了进一步确定块状固体的成分及质量,实验小组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夹持仪器省略进行实验。查阅资料:氢氧化钙加热至、碳酸钙加热至分别分解生成两种氧化物;碱石灰的成分为氢氧化钙和氢氧化钠的混合物。 

①装置的作用是  。 

②控温电加热器使装置中反应完全,再通一段时间空气,测得反应前后装置分别增重 , 将装置中反应后剩余的固体氧化物加入足量水中溶解,蒸发所得固体不含水增重。求原块状固体样品中各成分为  ,各物质的质量  。

【考点】
食品干燥剂、保鲜剂和真空包装的成分探究;
【答案】

您现在未登录,无法查看试题答案与解析。 登录
实验探究题 普通
能力提升
真题演练
换一批
1. 茶垢清洁剂能快速清除茶具上附着的茶垢,某小组同学对茶垢清洁剂进行了探究。

〖查阅资料〗如图所示是某品牌茶垢清洁剂说明书中的部分内容。说明书中碳酸钠的俗称有误,应改为____。

〖提出问题Ⅰ〗茶垢清洁剂溶于水时生成过氧化氢,是否生成氧气?

〖实验1〗在盛有茶垢清洁剂固体的小烧杯中,加适量常温水,完全溶解后得到无色溶液,观察到有小气泡缓慢冒出,伸入带火星的木条,木条不复燃。

〖实验 2〗取三份等量的实验1中的溶液,分别加入甲、乙、丙三支试管中,按图所示进行实验。观察到都较快产生气泡,且温度越高产生气泡越快;伸入带火星的木条,木条都复燃。

〖表达交流Ⅰ〗通过实验证明,茶垢清洁剂溶于水时生成氧气。

(1) 实验1中“木条不复燃”的原因是
(2) 实验2中丙试管内不再产生气泡后,其中溶液所含溶质与加热前溶液的不同是
(3) 〖提出问题Ⅱ〗茶垢清洁剂溶于水时生成碳酸钠,是否生成氢氧化钠?

〖实验 3〗取实验2丙试管内溶液,按如图流程进行实验。

〖表达交流Ⅱ〗

加入试剂X的目的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4) 不新增试剂,检验加入的试剂X已足量的方法是
(5) 溶液M呈色,说明茶垢清洁剂溶于水时没有生成氢氧化钠。
(6) 〖反思总结〗

茶垢清洁剂溶于水生成了碳酸钠和过氧化氢。碳酸钠溶液有较好的去污效果,过氧化氢分解生成活性氧,可深层带走污垢。

使用茶垢清洁剂时应选择的水进行溶解,去垢效果更好。

实验探究题 困难
3. 市售的“自热米饭”带有一个发热包,遇水后可迅速升温至150℃,保温时间达3小时,能将生米做成熟饭。某中学化学兴趣小组对发热包非常感兴趣,进行了以下探究。

【查阅资料】

①发热包主要由生石灰、铁粉、镁粉、铝粉、炭粉中的若干种组成。

②氢氧化镁和氢氧化铝均为不溶于水的白色固体,但后者可溶于NaOH溶液。

【成分探究】取出某品牌的发热包内灰黑色的固体粉末,分成两份。

(1) 小吴用磁铁靠近其中一份粉末,发现有黑色物质被磁铁吸引,证明粉末中含有。用磁铁将该物质全部吸出后,剩余粉末为样品A。
(2) 小周将另一份粉末加水溶解、过滤后,取部分滤液滴入酚酞试液,滤液变色,证明原粉末中含生石灰。
(3) 除上述物质外,还可能存在镁粉、铝粉、炭粉,对此大家提出了以下几种猜想:

猜想一:只存在上述三种中的一种;

猜想二:上述三种同时存在;

猜想三:存在铝粉和炭粉;

猜想四:存在镁粉和铝粉;

猜想五:

(4) 【实验验证】小施用样品A进行实验,流程如图。向滤液B滴加氢氧化钠溶液时,他观察到开始时有白色沉淀生成,后来又全部消失,最后得到的是无色溶液E。

【实验结论】

不溶物D是。大家结合实验现象讨论后,认为猜想正确,理由是

(5) 【原理探究】

小吴利用如图装置证明发热包放热主要来自生石灰与水的反应。加水后发现A中温度迅速升高,B中有气泡产生,该气体为(填名称)。但温度很快下降,说明该反应很快结束,不能长时间保温。

【拓展活动】同学们按资料介绍,用铁粉、炭粉和食盐水在锥形瓶中模拟铁的锈蚀实验不久后发现锥形瓶外壁微烫,并持续较长时间。该现象很好地解释了发热包的保温机理。

实验探究题 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