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探寻古代中国的外交足迹,汲取历史真谛,启迪人生智慧。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唐代安西、北庭都护府的建立,不仅使隋朝丝绸之路的主线西移,又形成众多支线。唐太宗时丝绸之路向西南延伸,从长安出发可到西藏再到印度。海上丝绸之路也有新发展。大运河的开通连接了南北,运河沿岸的扬州面对出海口,连接陆路丝绸之路,沟通南北往来,成为国际交往的门户。从广州出发到波斯湾、红海等地的航线已经开通。
——摘编自袁行霈《中华文明史》
材料二 宋朝的海外贸易超过前代,广州、泉州是闻名世界的大商港。中国商船的踪迹,近至朝鲜、日本,远达阿拉伯半岛和非洲东海岸。朝廷在主要港口设立市舶司加以管理,还设有“蕃坊”,专供外国商人居住。南宋的外贸所得,在财政收入中占有重要地位。
——摘编自《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材料三 郑和下西洋比哥伦布到达美洲早87年,比麦哲伦到达菲律宾早116年。郑和第一次下西洋时有大型宝船62艘,官兵27800余人,还有马船、粮船、坐船、战船等多种船只,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船队。郑和七下西洋打通了从中国到东非的航路,把亚、非的广大海域联成一气,这是地理大发现之前人类航海史上的伟大成就。
——摘编自王天有《明史·多重性格的时代》
材料四 乾隆九年,清政府制定《管理澳夷章程》,防范来华外国人。乾隆二十二年,政府命令只许在广东贸易。乾隆二十四年,清政府批准《防范外夷规条》,标志以一口通商体制为主要内容的政策最终形成。它的执行,使中国的发展大大落后于历史的进程,也使统治者沉湎于“天朝上国”的迷梦而不自知。
——摘编自向玉成《清代华夷观念的变化与闭关锁国政策的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