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返回首页
1. 神经细胞的离子跨膜运输除受膜内外离子浓度差影响外,还受膜内外电位差的影响。已知神经细胞膜外的Cl
-
浓度比膜内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静息电位状态下,膜内外电位差一定阻止K
+
的外流
B.
突触后膜的Cl
-
通道开放后,膜内外电位差一定增大
C.
动作电位产生过程中,膜内外电位差始终促进Na
+
的内流
D.
静息电位→动作电位→静息电位过程中,不会出现膜内外电位差为0的情况
【考点】
细胞膜内外在各种状态下的电位情况;
【答案】
您现在
未登录
,无法查看试题答案与解析。
登录
多选题
普通
能力提升
变式训练
拓展培优
真题演练
换一批
1. 如图所示,在有髓神经纤维上,具有较厚的髓鞘,每间隔1毫米左右髓鞘中断,在两段髓鞘之间是无髓鞘的部分,称为郎飞氏结,其电阻要比有髓鞘部分小得多。在神经冲动传导时,局部电流可由一个郎飞氏结跳跃到邻近的下一个郎飞氏结,这种传导方式称为跳跃传导。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跳跃传导方式极大地加快了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传导的速度
B.
参与构成髓鞘的细胞是具有支持、保护等功能的特殊神经元
C.
兴奋传导至郎飞氏结部位时,细胞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内正外负
D.
有髓鞘神经纤维上局部电流随传导距离的增加,兴奋强度会下降
多选题
普通
2. 为研究兴奋的传导,某研究小组以枪乌贼的粗大神经纤维为材料进行了相关实验,甲、乙是实验材料和电表连接方式的示意图,在两组神经纤维的左侧分别给予适当强度的刺激,其中一组测得的实验结果如图丙。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受刺激后,甲、乙中的电表均能记录到电位变化
B.
丙图是乙接受刺激后所测得的实验结果
C.
甲、乙均能测出神经纤维的静息电位大小
D.
电信号能在甲、乙中的神经纤维上传导离不开递质的作用
多选题
普通
3. 如图是反射弧的模式图(a、b、C、d、e表示反射弧的组成部分,1、2是指反射弧中的两位点;I、II表示突触的组成部分),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静息电位时神经元的膜两侧不存在离子的进出
B.
刺激1处,1处膜内电位变化是由正电位变成负电位
C.
切断d,给b适宜刺激,不会引起效应器反应
D.
引起I兴奋的过程中,Na
+
通过被动运输的方式进入突触后膜
多选题
普通
1. 神经细胞处于静息状态时,细胞内外K
+
和Na
+
的分布特征是( )。
A.
细胞外K
+
和Na
+
浓度均高于细胞内
B.
细胞外K
+
和Na
+
浓度均低于细胞内
C.
细胞外K
+
浓度高于细胞内,Na
+
相反
D.
细胞外K
+
浓度低于细胞内,Na
+
相反
单选题
容易
2. 心肌细胞动作电位产生过程如下图所示,其静息电位及去极化过程产生原理与神经细胞基本相同,但复极化过程分为1、2、3三个时期,其中2时期心肌细胞膜上K
+
通道和Ca
2+
通道均开放,3时期Ca
2+
通道关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0时期处于去极化过程,Na
+
内流速度逐渐增大
B.
2时期K
+
外流速度约等于Ca
2+
内流速度的2倍
C.
4时期心肌细胞膜需要主动转运泵入K
+
和Ca
2+
D.
血浆中K
+
浓度升高可使心肌细胞静息电位绝对值增大
单选题
困难
3. 测定离体神经纤维兴奋传导速度的方法如下图,其中A与B两只电表的两极均连在神经纤维的膜外。当神经纤维受到适宜刺激(st)后,很快在A电表中观察到如下图所示的电位变化。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A电表第二次偏转时,1处神经纤维处于极化状态
B.
一段时间后将在B电表中观察到完全相同的电位变化
C.
两电表开始偏转的时间间隔表示兴奋自2处传至3处所需时间
D.
本实验不能说明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单向还是双向的
单选题
困难
1. 针灸是我国传承千年治疗疾病的特有手段。2021年我国科学家在《自然》杂志上发表论文,证明针灸的现代模式—电针刺小鼠后肢的足三里(ST36)穴位,激活Prokr2感觉神经元进行传导,促进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分泌,可在脂多糖(LPS)引起的炎症反应中发挥抗炎作用。
(1)
针灸可激活迷走神经肾上腺抗炎通路,从而发挥抑制炎症的作用,该过程的效应器是
。
(2)
针刺穴位时在
产生痛觉,脚却并不缩回,这体现了神经系统的
调节。
(3)
研究人员利用同等强度的电针刺激位于小鼠腹部的天枢穴,并没有引起相同的抗炎反应,可能的原因是腹部不存在
。这也解释了针灸需要刺激特定穴位。
(4)
为验证该疗法的抗炎效果,科学家可以通过电针刺小鼠足三里(ST36)穴位,检测Prokr2感觉神经元膜内电位变为
,检测肠巨噬细胞外
的含量降低。
(5)
针灸讲究“穴位有讲究,轻重不一样”。图2中甲、乙分别为细针和粗针进行针灸治疗时,针刺部位附近神经末梢的电位变化。据图分析,细针治疗不能引起动作电位的原因是
。
综合题
普通
2. 下图是兴奋在反射弧中的传导和传递过程模式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
若图甲代表缩手反射的反射弧,则缩手反射是一种
(填“条件反射”或“非条件反射”),该反射的神经中枢位于
;效应器是
。
(2)
若刺激图甲中的④,则④处膜电位发生的变化是
,该变化是由
引起的。
(3)
若图丙中释放的③可以促进Cl
-
进入细胞,则会引起下一个神经细胞
(填“兴奋”或“抑制”)。若在图丙所示的⑤结构中给予某种药物,再刺激图甲中①,发现电流表B指针不偏转,但发现图丙⑤中的神经递质的量与给予药物之前的反应相同,则说明该药物是抑制了
(用图丙中的标号表示)的功能。
(4)
给予图甲④处适宜强度的刺激,电流表B只发生一次偏转,电流表A不发生偏转,请结合图丙分析原因:
。
综合题
普通
3. 科学研究发现,来自海兔鳃部的喷水管皮肤感受器的感觉信息沿传入神经传导,传递给了一个运动神经元L7,然后激活肌肉收缩产生缩鳃动作(如图1)。当海兔的喷水管重复受到温和的喷水刺激时,缩鳃反射的幅度会越来越小,即产生了习惯化。推断其产生习惯化的原因有:①皮肤感觉神经元末梢对水流的敏感性下降;②感觉神经元与运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效率降低。回答下列问题。
(1)
缩鳃反射是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下,对喷水刺激作出的规律性应答。缩鳃反射的反射弧中感觉神经元的轴突末梢膨大形成的
与运动神经元L7 的胞体或树突等相接触,从而建立神经元之间的联系,缩鳃反射的效应器是
。
(2)
用适宜电刺激感觉神经元时,受刺激部位膜内电位发生的变化是
,若用适宜电刺激运动神经元L7,感觉神经元则不会发生电位变化,原因是
。
(3)
科研人员用重复电刺激的方法刺激缩鳃反射的反射弧中的感觉神经元,然后用微电极记录感觉神经元的动作电位和运动神经元L7的反应,结果如图2所示,该结果可以排除习惯化产生原因的第
种可能性,判断的依据是
。
(4)
从突触结构的角度分析,图2中运动神经元L7 产生该膜电位变化的可能原因
(答出两点)。
综合题
普通
1. 关于神经细胞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大脑皮层言语区的H区神经细胞受损伤,患者不能听懂话
B.
主动运输维持着细胞内外离子浓度差,这是神经细胞形成静息电位的基础
C.
内环境K
+
浓度升高,可引起神经细胞静息状态下膜电位差增大
D.
谷氨酸和一氧化氮可作为神经递质参与神经细胞的信息传递
单选题
普通
2. 听到上课铃声,同学们立刻走进教室,这一行为与神经调节有关。该过程中,其中一个神经元的结构及其在某时刻的电位如图所示。
下列关于该过程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此刻①处Na
+
内流,②处K
+
外流,且两者均不需要消耗能量
B.
①处产生的动作电位沿神经纤维传播时,波幅一直稳定不变
C.
②处产生的神经冲动,只能沿着神经纤维向右侧传播出去
D.
若将电表的两个电极分别置于③、④处,指针会发生偏转
单选题
普通
3. 神经细胞处于静息状态时,细胞内外K
+
和Na
+
的分布特征是( )。
A.
细胞外K
+
和Na
+
浓度均高于细胞内
B.
细胞外K
+
和Na
+
浓度均低于细胞内
C.
细胞外K
+
浓度高于细胞内,Na
+
相反
D.
细胞外K
+
浓度低于细胞内,Na
+
相反
单选题
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