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新中国成立初期工农业生产统计表

金额单位:亿元

 1952年1956年1957年
工业总产值343.3703.6783.9
农业总产值483.9582.9604.0
工农业总产值827.21286.51387.9

材料二:

——摘自 《伟大的十年》

对新中国这一时期经济发展的现象予以阐释。

【考点】
“一五”计划与三大改造;
【答案】

您现在未登录,无法查看试题答案与解析。 登录
材料分析题 普通
能力提升
变式训练
拓展培优
真题演练
换一批
2.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二战后,法国农村改革政策的主要目标是通过对农村实行结构改革,重点开发西部、西南部和中央高原欠发达地区,由政府制定计划投资,加强农村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从20世纪60年代起,增加农业教育和职业教育的贷款和补贴,推动农村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在保护自然资源的同时,发展旅游业和其他经济活动,繁荣农村经济。20世纪70年代起,法国政府制定法令,以低息贷款、财政补贴等形式,推行农业现代化开发计划。政府还实行一系列财政刺激和扶持政策,鼓励发展农村工业和第三产业,增加农民收入.稳定农村人口,采取多项奖励措施,鼓励人口向农村流动,以促进农业区域经济的平衡发展由于经济基础的巩固和社会福利的完善,法国人对乡村景观、自然环境的诉求愈发强烈。

——摘编自陈晓律《世界现代化历程》

材料二:新中国建立以后,新生的人民政权在全国范围内开展轰轰烈烈的土地改革运动,从根本上解决导致近代中国农村衰落的封建土地制度问题,这为走一条不同于西方工业化道路的现代化之路奠定了重要基础。1953年12月,中共中央批准发布过渡时期的总路线,明确以生产关系的变革为导向,通过农业合作化促进农村生产力的发展,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走向社会主义,使其成为支持工业现代化的基础。由此,以农业为基础,工业为主导,由农村支持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国家现代化建设格局得以形成。

——摘编自钱宁《从摆脱贫困到乡村振兴—对当代中国农村变迁的历史考察和现实思考》

材料三:到2020年,乡村振兴的制度框架和政策体系基本形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如期实现。到2022年,乡村振兴的制度框架和政策体系初步健全,现代农业体系初步构建,农业绿色发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取得阶段性成果。到2035年,乡村振兴取得决定性进展,农业农村现代化基本实现。到2050年,乡村全面振兴,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全面实现。

——摘编自《国家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

(1) 根据材料,概括中、法两国农村发展战略的共同之处。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中国成立初期乡村发展的特点。
(3) 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我国21世纪乡村振兴战略的历史意义。
材料分析题 普通
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德国的工业革命是后来居上的代表。19世纪初,德意志各邦纷纷实行全民义务教育,一些邦政府还兴办中等专业技术学校。30年代,随着关税同盟的建立,德国工业革命起步。在巴伐利亚国王支持下,德国第一条铁路于1835年建成通车。从40年代起,汉诺威、普鲁士等邦国开始规划和建设铁路。1850年以后,德国重工业的发展速度一直超过轻工业,煤炭、生铁产量分别在1860年和19世纪70年代初超过了法国。

——摘编自武寅主编《简明世界历史读本》

材料二:不变价格是用某一时期同类产品的平均价格作为固定价格来计算各个时期的产品价值,目的是消除各时期价格变动的影响,保证前后时期之间指标的可比性。新中国成立后,国家统计局先后五次制订全国统一的工业产品不变价格,相关统计情况如下:

表11949—1957年全国工业总产值(按1952年不变价格计算,单位:亿元)

年份

工业总产值

轻工业

重工业

1949

140

103

37

1957

784

405

379

表21981—1984年全国工业总产值(按1980年不变价格计算,单位:亿元)

年份

工业总产值

轻工业

重工业

1981

5178

2663

2515

1984

7030

3484

3546

备注:本表工业总产值数据不含村办工业,1984年如包括村办工业则为7606亿元。

——摘编自国家统计局工业交通物资统计司编《中国工业经济统计资料(1949-1984)》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总结德国工业化的经验。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简述表1、表2中数据变化的原因。
材料分析题 普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