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完善绿色低碳标准→减少绿色信贷配置→控制资金投入高碳行业
②完善绿色政策体系→建立金融激励机制→促使资金聚焦绿色产业
③政府展行经济职能→引导金融投资方向→助力绿色经济加速发展
④实施环境保护政策→完善市场监管体制→完成低碳行业转型发展
①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维护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稳定
②坚持创新发展绿色发展,加力培育外贸经济新动能
③推动货物贸易优化升级,实现外贸进出口基本平衡
④深化全球贸易互利合作,主导着经济全球化的走向
①我国绿色发展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 ②以创新引领的协同发展体系日益完善
③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实体经济发展 ④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深入人心
①商品的使用价值会影响人们的消费选择
②整合资源是企业增强竞争优势的关键
③产品开发应充分利用人们的求异心理
④消费所形成的新的需要能够引导生产
①坚持创新发展,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
②坚持绿色发展,实现生态产品价值转化
③坚持协调发展,着力解决发展不平衡问题
④坚持共享发展,努力增加居民的可支配收入
①企业持证排污,助力产业结构优化
②机构的法定化,促进政府积极作为
③社会共同监督,改善企业营商环境
④政企建立互信,提升生态治理水平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
科技创新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必须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聚焦聚力推进。四川是科教大省,是“两弹一星”精神的重要发源地,目前拥有西部唯一的国家实验室,有普通高校137所、科研院所369家,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达205个,国家大科学装置达10个,近年来参与承担了一大批国家重大专项任务。党中央赋予成渝地区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等重大使命,四川有条件、更有责任在科技创新上作出更大贡献。要坚持科技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同时发力,把技术革命性突破作为关键引领,积极对接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和资源,强化基础研究,提升原始创新能力,努力在先进核能、航空航天、电子信息、生物医学、新材料等方面实现更多“从0到1”的突破;大力推动产学研用深度融合,深入实施创新型企业培育计划,推动科技与产业供需对接、合理匹配,让更多科技创新成果从样品到产品、从“书架”到“货架”,努力形成更多现实生产力。
结合材料,运用《经济生活》知识,说明四川是如何培育“川版”新质生产力的。
结合上述材料,运用《经济与社会》知识,分析并综合说明实施上述四大行动的重要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新质生产力是创新起主导作用,摆脱传统经济增长方式、生产力发展路径,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先进生产力质态。绿色发展是高质量发展的底色,新质生产力本身就是绿色生产力。当前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仍处于压力叠加、负重前行的关键期,要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加快绿色科技创新和先进绿色技术推广应用,做强绿色制造业,发展绿色服务业,壮大绿色能源产业,发展绿色低碳产业和供应链,构建绿色低碳循环经济体系;政府要加强对数字化解决方案设计师、碳排放管理员等新型职业认证,推动绿色经济发展。
结合材料,运用《经济与社会》知识,分析坚持绿色发展对培育新质生产力的价值。
材料一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对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出战略部署,强调“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新质生产力的发展基础是劳动、知识、技术、管理、资本、数据等生产要素,科技创新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围绕科技创新优化要素配置是改进生产函数、提高发展质效水平的关键。新质生产力的承载主体是现代化产业体系,通过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和布局建设未来产业,能够形成优质高效的生产供给能力。新质生产力的核心标志是全要素生产率大幅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持续提高、碳排放和污染排放强度持续下降等也是衡量生产力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
材料二 “十四五”以来,安徽积极培育壮大新兴产业,改造升级传统产业,发展壮大新质生产力。近日,在滁州捷泰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民企)(以下简称“捷泰科技”)生产车间内,35条智能制造生产线正在高效运转,N型高效太阳能电池片远销德国、美国等地。“捷泰科技”专注于高效太阳能电池的研发、制造、销售和服务。光伏企业开展技术创新需要大量资金,在企业发展前期,安徽省设立了科技创新专项资金,对企业的科技创新项目给予直接的资金支持。安徽省还出台了一系列鼓励科技创新的政策,如科技项目资助、研发费用加计扣除、产学研资助政策等,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党委、政府的支持可谓‘雪中送炭’,更坚定了我们扎根江淮的信心和决心。”滁州捷泰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有关负责人说。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指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加快发展数字经济,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2017-2023年我国数字经济发展规模(单位:万亿元;2022、2023年为预测数据)
注:2017-2021年,我国数字经济占GDP的比重分别为32.7%、34%、36.3%、38.6%、39.8%,2021年德国、英国和美国的数字经济占比GDP前三名的比例均超过65%。
数字经济正借助超大规模内需市场优势助力构建新发展格局;但也要看到,数字经济赋能新发展格局还面临一些挑战。数字技术原创性不强,数字基础研究存在明显短板,数字产业链因“缺芯少魂”受制于人。数字经济发展存在区域失衡,中西部、广大农村等欠发达地区数字产业发展总体滞后。数字监管能力有待进一步提升,一些平台企业存在垄断、泄露隐私信息等问题。全球数字服务规则不统一,出于对国家信息安全等方面的考虑,国家间的数字信息交流存在较强壁垒,缺少畅通的国际数字共享平台。
材料二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社会保障事业发展取得了历史性成就。社会保障覆盖范围持续扩大,社会保障水平稳步提高,保障能力持续增强,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投资运营规模不断扩大,基金运行总体平稳。经过不懈努力,我国成功建设了具有鲜明中国特色、世界上规模最大、功能完备的社会保障体系,用几十年时间走过了许多西方国家一百多年走过的历程。当前,我国已经到了扎实推动共同富裕的历史阶段。我们要进一步织密社会保障安全网,努力推进社会保障事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