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宗族内部自治以宗族习惯法为基本依据,这种习惯法以族规的形式得到表现。有关族产管理和宗族内部亲属、继承、土地、借贷等多方面的民事关系,构成习惯法的重要内容。宗族在族长的领导下,按照族规规定的方式运作,而当内部发生纠纷时,族人会依族规调解,调解不成时,由族长召集全族或族内头面人物听取双方意见,然后进行劝告,最后公断是非。对于违反族规的行为,宗族可以依族规进行处罚,其处罚方式有:训斥、罚站、罚跪、罚款、扣发“分赡”、责打、削族、鸣官,甚至处死。但是族规对于族人的约束更重要的是表现在族人对宗族的认同感上,宗族作为一个对族人无论在精神上还是在物质上都具有归属感的群体,其对族人行为的道德评价具有巨大的约束力量。

——摘编自李力《清代法律制度中的民事习惯法》

材料二 调研结果显示,“运用民俗习惯解决纠纷,当事人的接受程度高达98%。”调研还显示,习惯法在解决传统民间民事纠纷如彩礼返还纠纷、财产继承纠纷、宅基地纠纷、相邻权纠纷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71%的受访法官认为,民俗习惯在某些情况下比成文法更能有效地解决纠纷。”此外,各地法院也积极探索习惯法在司法实践中的运用,结合本地实际,发现和挖掘本地的习惯法价值。如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杨寨法庭努力创造调解环境,尽可能多用道德、习俗和舆论等老百姓乐于接受的方式来解决问题。陕西省安康市汉滨区法院运用善良风俗调解解决的纠纷有2100起,占审结案件总数的28%。案件涉及返还彩礼、赡养、精神损害赔偿、分割家庭共有财产等方面。

——摘编自钟春《现状与未来:我国习惯法的司法适用》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清代民事习惯法的特点。
(2) 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与清代民事习惯法相比,当代习惯法应用的不同之处,并简析其作用。
【考点】
中国古代法律体系; 新中国社会主义法制建设;
【答案】

您现在未登录,无法查看试题答案与解析。 登录
材料分析题 普通
能力提升
换一批
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中国古代,剥削阶级法律的本质和特征,固然是为了镇压人民的反抗,但“法密则国无全民”。汉代制定法律凡六十篇,三百五十九章,“律令繁多百有余万言”,到《北齐律》的十二篇九百四十九条,隋《开皇律》又约为五百条。唐承隋制,当大乱之后为谋求大治,务须“安人宁国”;故加强法制,力求审慎、简明,于是《唐律》根据隋律再为省并。古代统治者认为,公布法要是国家严肃的大事,商鞅“徙木立信”而令出必从,秦国由此富强;新莽自乱其法,终于崩溃;唐太宗鉴于隋末的法令多变,认为立法要审慎,律条要简明准确,颁行后要有稳定性,便成了后世制定法典的准绳。天下没有“万世不变的法则”,古代法制并不是封建帝王口含天宪“上之所是,必皆是之;上之所非,必皆非之”的那样。从《商君书》的“礼法因时而定,制令各顺其宜”到唐初立法的“取合时宜”,制定与之相适应的法制。总之,在我国古代史上,一朝结束,一朝兴起都制定法律,本质上是一致的。

——摘编自杨廷福《论中国古代法制建设》

材料二:明太祖朱元璋在总结元朝灭亡的历史教训时认为,元败于“纵驰”,因而主张“刑用重典”,即“重典治国”。在立法层面,明朝颁布制定了大量的法律来加强对官吏的治理。《大明律》规定,设“六赃”罪,即监守盗、常人盗、窃盗、枉法、不枉法和坐赃六种非法占有公私财务的贪赃行为,以显示罪行的严重。明律中严厉惩罚贪赃枉法的条文比前朝法律大为增多,规定也更加细致全面。在刑法制度上,对于违反法律官员的处罚,量刑较之前朝加重之外,还有一点就是对于官吏的定罪一旦判定,则该官吏永久被除名,终身不得录用。除此之外,朱元璋还说:“明处法令行之久矣,奈何犯者相继?由是出五刑酷法以治之,欲民畏而不犯,作《大诰》以昭示民间,使之趋避。”尽管朱元璋明白“明主治吏不治民”的道理,他深知农民阶级的威力之大,因此必须管理好人民,既要体恤民情,又要防止民众力量过于强大。

——摘编育蔡芃《论明代法治的“重典治国”及对中国当代反腐倡廉建设的启示》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法制建设的主要特点。
(2) 根据材料二,概括明代法治政策的主要表现。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代运用法律治国与前代的不同。
材料分析题 普通
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狱已决盈一岁,不得气(乞)鞫”。(西汉初《二年律令具律》)

“民欲先令,相分田宅,奴婢,财物……皆参辨券书,辄上如户籍。”(西汉初《二年律令户律》)

“奴婢殴庶人以上,黥颊(面颊),畀主。”(西汉初《二年律令贼律》)

“足议曲直,乡亭部吏,亦有决断者……若事有反复,吏应坐之……若事有反复,县应坐之,县以应坐之故,而排之于郡。……既不肯理,故乃远诣公府。”(东汉《潜夫论》)

“仲舒断曰:《春秋》之义,‘父为子隐’……诏不当坐。”(唐《通典嘉礼十四》)

——摘编自徐世虹《汉代民事诉讼程序考述》

材料二:

宋朝形成了以《宋刑统》为主,辅助于勒、令、格等形式的法律体系。伴随着“等贵贱”社会意识的出现,宋朝“编户齐民”下的平民、奴隶、部曲、佃客,也都成为民事权利主体参与民事法律活动。诉讼在管辖上明确划分为级别管辖、地区管辖和移送管辖,冲破了“熟人社会”的伦理规范和血缘关系,更加注重争财夺利。起诉主体需“诸事干己”,不得好讼、滥讼,并将是否“干田人户者”(是否与农业生产有关)区分出来,“防废农业”,遏制豪强势力破坏生产。——摘编自翟俊义《宋代民事起诉制度研究》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两汉时期民事诉讼制度的特点。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宋代民事诉讼制度发展的原因,并综合两则材料指出汉代和宋代民事诉讼的价值取向。
材料分析题 普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