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是在学习历史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具有历史学科特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时空观念】

材料一:如图所示

【史料实证】

材料二:中国此后仍须以华人治华地,凡有意开通中国之人,应须小心谨慎,团匪之事即 可取以为鉴。

——英国外交副大臣勃罗叠立克在议会的演说

材料三:

【家国情怀】

材料四:从晚清开始中国社会就是一个不断重建文化自信心的过程,这种文化自信心的建设包括物质层面、制度层面和精神层面。

——廖保平 《辛亥百年:铁屋里的大国突围》

请回答:

(1) 根据材料一的两幅图片 ,分析两次侵华战争后中国被迫开放的对外通商口岸在地域分布上有何变化。这一变化说明了什么问题?
(2) 根据材料二,指出列强对中国的侵略方式。
(3) 结合所学知识,请列举相关史实完成材料三中①②③④四处的内容,并归纳早期近代 化探索的特点。
(4) 结合材料四和中国早期近代化的艰难历程,你对重建和坚定中国的“文化自信心”有什么建议?
【考点】
洋务运动; 戊戌变法; 近代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认识中国近代化;
【答案】

您现在未登录,无法查看试题答案与解析。 登录
材料分析题 普通
能力提升
换一批
3.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查治国之道,在乎自强,而审时度势,则自强以练兵为要,练兵又以制器为先。

——李鸿章

【材料二】从19世纪60年代起,这场持续了约35年的运动,是一种浮于表面的近代化尝试;它只采纳了西方文明中那些具有直接实用价值的东西,而另一些更为可取的东西却完全被忽略了。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有改动

【材料三】臣窃闻东西各国之强,皆以立宪开国会之故。国会者,君与民共议一国之政法也。立行宪法,大开国会,以庶政与国民共之则中国之治强,可计日待也。

——康有为《请定立宪开国会折》

【材料四】19世纪后期20世纪初叶,现代科技通过各种方式从欧洲、北美向世界其他地方传播。中国受西学影响1862年在北京开设同文馆,聘请西人教授西文,并翻译西文书籍;1898年批准兴办京师大学堂,开启了中国现代科学教育的大门。

——马克垚《世界文明史》,有改动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洋务派的思想主张以及实践活动。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这场运动的认识。
(3) 根据材料三,概括康有为的政治主张。对比材料二与材料三,说明洋务派、维新派近代化探索的不同侧重点。
(4) 材料四中“开设同文馆”“兴办京师大学堂”分别是中国近代哪一次运动的具体措施?试从目的和影响的角度,写出这两次运动的共同点。
材料分析题 普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