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阅读以下材料,并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元代的法制紊乱和元末战乱给明朝留下了许多复杂的社会问题。朱元璋只有启用法律这个工具,以稳定初来乍得的江山。明以前的《唐律》等法典的体例以卫禁、职制,户婚、厩库、擅兴、贼盗、斗讼等为篇名,《大明律》则分为名例、吏律、户律、礼律、兵律、刑律、工律七篇。为了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明代的君臣们着手制定了许多经济法规。诸法合体是中华法系的典型特点之一,但《大明律》显然不拘泥于此。其《名例律》相当于现代法典的“总则”;《吏律》相当于现代的人事管理及职务犯罪法律;《户律》相当于民法及经济法;《兵律》属专门的军事法律;《刑律》明显是一部完整的刑法,其中“诉讼”已具有现代诉讼法的雏形。

——摘编自徐晓庄《〈大明律〉之特点琐谈》

(1)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简析《大明律》制定的背景。
(2) 根据材料,概括与前代法典相比,《大明律》的变化。
【考点】
明朝政治体制的变化;
【答案】

您现在未登录,无法查看试题答案与解析。 登录
材料分析题 困难
能力提升
真题演练
换一批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秦始皇二十六年分天下为36郡,加上内史一一首都周国特区,一共是37个的郡级行政区。后来郡数有所增加…因此西汉末年的郡国总数增至103,共统辖1587个县级政区,平均每个郡国的管理幅度为15个县,也算适宜。但对中央政府而言,直接管理100多个郡,幅度确实太大了。

——周振鹤《中国历史政治地理十六讲》

材料二   581年隋朝建立,再次南北统一。政治上结束分裂的同时,针对南北朝留下的“郡县倍多于古,或地无百里,数县并置;或户不满千,二郡分领…人少官多,十羊九牧”的现象,隋文帝决定“存要去闲,并小为大”,去掉郡一级建置,将行政区层级恢复到两级制,以求“国家则不亏粟帛,选用则易得贤才”。隋祚不长,618年唐王朝建立,承隋制,设立州县两级行政区。

——韩茂莉《中国历史地理十五讲》

材料三   在地方管理方面,(北宋)初设诸路转运使监管地方财政,兼及行政监察,号为“监司”但以后又增设多种名目的路级监司,提点刑狱司主管司法,提举常平司主管仓储,安抚使司主管军事、治安,合称“四监司”。他们互不统属,路之辖境划分不尽相同,或虽相同而治所未必一地。

——张帆《中国古代简史》

材料四   (明)废行中书省后的三司体制使省一级行政、司法、军事三个系统各自独立,难以形成与中央抗衡的力量。但同时地方的稳定是以牺牲行政效率为代表的。地方上缺乏一个强有力的权威,遇事各个系统之间难以协调,容易造成互相推诿,拖延不决。这是废行省制后明代省制的一大缺陷。

——吴宗国《中国古代官僚政治制度研究》

(1) 根据所学知识说明汉代郡级行政区数量增加的原因,并指出汉朝政府为改变管理幅度过大的问题所采取的措施。
(2) 根据材料说明隋朝将行政层级恢复到两级制的原因。
(3) 根据材料说明宋代路的特点,并指出这种行政区划设置的初衷所在。
(4) 根据材料说明明代省制的缺陷。为消除这种缺陷,明朝政府采取了什么措施?
材料分析题 普通
2.  材料解读史料,获得历史认识,探寻史料表象背后的意蕴,是历史学的魅力所在。下表选自史书所载明初至万历末年政治、经济、文化、习俗等诸多方面的情况。 

史料出处

史料内容

卷一“列朝”门“告天即位”条

高皇帝(明太祖)将登宝位……是时连阴,入明年元旦即睛。至日,日光皎洁,合祭天地,上即位于南郊。按是词先告上帝,以见未敢遽登至尊,且请烈风异景以示不可。是以天下为公,未尝矫饰符命,涂世耳目,真合尧舜汤武为心也。超千古而延万世,宜哉!

卷十二“河槽”门“海运”条

隆庆五年(1571年),山东巡抚梁梦龙等,上海运议曰:“……第考海道,南自淮安至胶州,北自天津至海仓,各有商贩往来……可以接济京储,羽翼漕河,省挽牵之力,免守帮之苦,而防海卫所,犬牙错落,又可以严海禁,壮神都。甚便!”

卷十二“户部”门“海上市舶司”条

我朝书生辈,不知军国大计,动云禁绝通番,以杜寇患。不知闽广大家,正利官府之禁,为私占之地。如嘉靖间,闽浙遭倭祸,皆起于豪右之潜通岛夷;始不过贸易牟利耳;继而强夺其宝货,靳不与直,以故迹愤称兵……若闽中海禁日严,而滨海势豪,全以通番致素封

卷二十四“风俗”门“火把节”条

今滇中以六月念八日为火把节。是日,人家缚艾芦高七八尺,置门外烧之,至夜火光烛天。又用牲肉细缕如脍,和以盐酰生食之。

卷二十五“评论”“著述”“词曲”三门中“时尚小令”条

比年以来,又有《打枣竿》《挂枝儿》二曲,其腔调约略相似。则不问南北,不问男女,不问老幼良贱,人人习之,亦人人喜听之……又《山坡羊》者李、何二公所喜,今南北词俱有此名。

——据[明]沈德符《万历野获编》整理

阐述从材料整体或某一局部中发现的历史现象,并得出一个结论。(要求:现象源自材料,结论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材料分析题 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