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近代人物思想的转变】

德高望重的董必武是中国共产党的革命元老。他从晚清到民国初年就渡过了波澜壮阔和跌宕起伏的一段人生,是近代中国社会从旧民主主义革命过渡到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见证人。

董必武年谱

1886年出生于湖北黄安县,6岁进入私塾

1903年18岁考中秀才。

1905年考入新式学堂;参加日知会,接受革命党人启蒙,阅读印刷品《革命军》《猛回头》《警示钟》和《民报》等。

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后,放弃中学教员工作,到湖北军政府任职。

同年加入同盟会,参与组建同盟会湖北支部。

1912年响应宋教仁号召,组织领导国民党省议员竞选

1914年刺宋案与二次革命后,赴日留学,接触到马克思主义。

1916年袁世凯复辟帝制失败以后,出任湖北省议会秘书长,但议会形同虚设。

1919年通电支持五四爱国运动,广泛阅读马克思主义著作。

1920年创办武汉私立中学,为学生购买《共产党宣言》《新青年》;创建武汉共产主义小组。

1921年出席中共一大,参与党纲起草工作。

——摘编自《董必武选集》《董必武年谱》等

(1) 依据材料,概述董必武在前半生完成了哪两次思想的转变?
(2) 依据上述年谱和所学,指出影响董必武思想观念的主要因素。
【考点】
辛亥革命及其意义;
【答案】

您现在未登录,无法查看试题答案与解析。 登录
材料分析题 困难
能力提升
真题演练
换一批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武昌起义打响的这一枪,应该说不是一场无限革命,而是一场有限革命。……辛亥革命是有限的,它没有触动整个社会的结构,没有把社会翻一个底朝天,它是相对有节制的。……让清朝退位,我们就结束,战争告一段落。这样一个有限目标,只是要把帝国变成民国,把王朝变成共和,这个目标是有限的,而且只停留在一个层面,就是政治层面,没有触动基本的儒家文化价值,它只是一个政治革命,民国不是打出来的,是谈出来的,是对话对出来的民国。

——摘自傅国涌《谈出来的民国:回望1911年辛亥革命》

材料二:地主士绅势力是中国封建专制统治的社会基础,是农村的直接统治者,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所打击的对象。但出人意料之外的是,地主士绅势力在辛亥革命中竟掌握了中华民国的基层政权。在辛亥革命时期,有的虽然受到了一定的冲击,有些人却从中捞取了很大的好处,有人对江苏、湖北三十八州县的57位实权人物的个人成分作过分析,其中士绅与立宪派、旧官僚合计为44人,占77%以上。

摘引自章征科《辛亥革命时期没有“大的农村变动”原因剖析》

(1) 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辛亥革命成为“有限革命”的原因。
(2) 根据材料一、二,说明辛亥革命“有限革命”对中国历史发展的影响。
材料分析题 普通
2.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自欧战告终,世界局面一变,潮流所趋,都注重到民族自决······凡夫一切帝国主义之侵略,悉当祛除解放,使中华民族与世界所有各民族同立于自由平等之地······世界上最贫弱的国家,国际中最低下的地位。人为刀俎,我为鱼肉,我们的地位在此时最为危险。如果再不留心提倡民族主义,结合四万万人成一个坚固的民族,中国便有亡国灭种之忧。我们要挽救这种危亡,便要提倡民族主义,用民族精神来救国。

——孙中山《三民主义·民族主义》

材料二:当二十世纪开始的时候,中国是那样贫穷、衰败,任人摆布,仿佛已奄奄一息,濒临灭亡的边缘。有些傲慢的西方人把中华民族看成“劣等民族”。救亡成为千千万万有爱国心的中国人苦心焦虑关注的中心问题。到这个世纪快要结束时,中华民族已经站立起来,迈开大步前进,过上小康的生活,满怀信心地面向未来。

——摘自金冲及《中国百年历程的启示》

材料三:欧洲的两场大战,都由德国人挑起,而德国人似乎应是最为自觉地捍卫欧洲文明的民族。或许不能不说,在欧洲现代文明内部,本身就蕴涵着一颗毒瘤,它使得欧洲时不时陷入疯颠状态。这个毒瘤,就是民族主义。民族主义在德国发育得最为完整、成熟,并表现出其极端的形态,也许并不偶然。民族主义是后进国家与现代化相伴相生的现象。德国诗人席勒讲过一个比喻:受伤的民族精神就好像压弯的细枝,它可能会因外在的压力过大而被最终折断,但是如果树枝的韧性极大,那么,一旦外力舒缓,树枝就会以极大的力量反弹。民族自尊进发的时候,时常是专横中带着侵略性的。

——摘自秋风《民族主义惨剧为何发生在欧洲》

(1) 结合材料一及所学知识,分析孙中山的民族主义思想产生的原因。
(2) 结合材料二及所学知识,概述二十世纪末以来“中国民族已经站立起来”的表现。
(3) 结合以上材料,谈谈你对民族主义的认识。
材料分析题 普通
3. 从鸦片战争到抗日战争胜利,中华民族历经磨难,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探索与抗争,终于使苦难的中国望见曙光。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天朝田亩制度》封面(见下图)

材料二:对于许多未经过帝王之治的青年,辛亥革命的政治意义是常被低估的,这并不足怪,因为他们没有看到推翻几千年因袭下来的专制政体是多么不易的一件事。

——林伯渠

材料三:父子君臣,天下之定理,无所逃于天地之间。

 ——〈程氏遗书》

君主也是一种偶像,他本身并没有什么神圣出奇的作用;全靠众人迷信他,尊崇他,才能够号令全国,称做元首,一旦亡了国,像此时清朝皇帝溥仪,俄罗斯皇帝尼古拉斯二世,比寻常人还要可怜。这等亡国的君主,好像一座泥塑木雕的偶像抛在粪缸里,看他到底有什么神奇出众的地方呢?

——陈独秀《偶像破坏论》

材料四:1941年,中国共产党发表的《为抗战四周年纪念宣言》中说:“四年以来,全国军民奋起抗战,不顾牺牲,不怕困难,前仆后继,再接再厉,付出了很大的代价, 渡过了许多的难关,卒能使敌寇胆寒,环球心折,奠定了民族复兴的基础,产生了新生中国的雏形。”

——王侩林《抗日战争与解放战争若干问题研究》

(1) 一些历史学家认为《天朝田亩制度》是“农业空想社会主义”,请你为这些历史学家寻找得出这一结论的主要理由。太平天国运动最终失败了,试分析其失败的主客观原因。从中可以得到什么教训?
(2) 请概述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党人为推翻封建君主专制政体所进行的艰苦的革命斗争的史实。
(3) 根据材料三分析指出,辛亥革命前后,中国人对皇帝的看法发生了什么变化?
(4) 根据材料四,指出中国共产党在民族复兴问题上的认识是什么?中国抗日战争是怎样使“环球心折”的?
(5) 结合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分析为什么民族复兴的梦想会在1946年破灭?
材料分析题 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