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阅读《森林为什么是“水库”》一文,回答问题。

森林为什么是“水库”

朱清科

①农谚说:“山上多栽树,等于修水库,雨多它能吞,雨少它能吐。”可见,森林涵养水源的功能很早就被人们重视和利用了。实际上,森林的这一功能不仅指拦蓄降水、调节径流、拦洪补枯,还体现于森林各结构层次在产水、净水等方面的具体效应之中。因此,森林是另一种意义上的“水库”。

②森林通过林冠层、林下灌草层、枯枝落叶层、林地土壤层来拦截、吸收、蓄积降水,从而改变降水的分配形式,使其具有涵养水源的生态服务功能。

③那么,这座森林“水库”是如何自上而下调蓄水源的呢?

④首先,林冠层就像一把大伞,能够对垂直降雨进行再分配。一部分降水被林冠截留,直接蒸发到大气中;一部分顺着枝叶、树干流到林地,形成树干径流。据统计,我国主要森林生态系统的林冠截留率平均值为 11%~34%。

⑤接着,林下灌木与草本也能截留降水,截留量与其覆盖度成正比。树叶等森林枯落物也有拦截雨水的作用,能提高林地土壤的渗透能力。

⑥最后,“主角”林地土壤登场,它是森林涵养水源的主体。林地土壤多孔疏松,透水性强,能蓄积雨水;也能削减洪峰流量,推迟洪峰到来时间;还能增加枯水期流量,推迟枯水期到来时间,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

⑦森林“水库”不仅能够自上而下调蓄水源,还能提高水分生产力。

⑧林地土壤蒸发总量大于无林地土壤蒸发总量,增加的水分参与森林水分小循环,促进了降水的形成。森林植被的增加还影响到各种降水形态,比如霜、露、雾及雾凇等水平降水,雨、雪等垂直降水。

⑨人们常说,“青山常在,绿水长流”。事实证明,树总是同水联系在一起,森林是不少水系的发源地。例如,塞罕坝的森林每年为滦河与辽河下游地区蓄积降水、净化水质大约 1.37 亿立方米。大量研究表明,增加森林植被可以涵养水源,是治理水土流失、助力防风固沙的有效举措,更是解决我国水资源问题的重要途径。

⑩如此看来,森林真的是另一种意义上的“水库”。

(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1) 下面的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 林冠层能够对垂直降雨进行再分配。 B. 林下灌木与草本能截留降水,截留量与其覆盖度成正比。 C. 林地土壤能削减洪峰流量,推迟洪峰到来时间。 D. 森林植被的增加能影响到霜、露、雾、雨、雪及雾凇等水平降水形态。
(2) 下面对文中画线句子使用的说明方法及作用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 A. 使用打比方、列数字的说明方法,说明树总是同水联系在一起,森林是不少水系的发源地。 B. 使用打比方、举例子的说明方法,说明林地土壤蒸发总量小于无林地土壤蒸发总量。 C. 使用举例子、列数字的说明方法,说明树总是同水联系在一起,森林是不少水系的发源地。 D. 使用举例子、列数字的说明方法,说明林地土壤蒸发总量小于无林地土壤蒸发总量。
(3) 下面对本文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文章开头引用农谚,引出说明内容,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B. 第④段中加点词“主要”,体现了说明文语言准确、严密的特点。 C. 第⑥段中的“主角”指的是森林涵养水源的主体——林地土壤。 D. 本文是总分结构,采用时间顺序进行说明,条理清晰,普及了科学知识。
【考点】
概括说明内容; 说明文语言分析; 事理性说明文; 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 举例子; 列数字; 逻辑顺序; 分析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答案】

您现在未登录,无法查看试题答案与解析。 登录
现代文阅读 困难
能力提升
换一批
1.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新冠病毒让多少企业、多少人乱了阵脚?哪里越有危险,哪里就越有机会!2003年的非典,由于大家都不敢出门,刘强东把中关村的实体店铺搬到了线上,马云看到了C端购物的需求,顺势创立了淘宝……那么,2020年的疫情会对中国经济产生怎么样的影响?

“线上购物”对“线下购物”的加速替代

尽管大家早就形成了线上购物的习惯,但是经历这次疫情之后,这个习惯还会被深度挖掘。如果仅从购物方面来讲,未来的购物一定绝大部分都是在线上完成的,即便是线下场景产生的交易,也会在线上进行,就好比你去商超买东西,手机当场就可以下单,然后很快送到你家里。

“线上办公”对“传统办公”的加速代替

因为疫情,人们开始习惯于在家里办公。未来是个体崛起的时代,大量个体都脱离了公司独立发展,比如网红、自由职业、自媒体等,他们都不需要传统的办公室。各种线上办公软件会加速盛行,尤其是能够实现个体协同的办公软件,将被加速普及。

“智慧城市”对“传统城市”的加速代替

城市是人类文明的重要载体。因疫情,千万人口的武汉被封城。如果每一个人都可被精确追踪,每一个流出人口都可被定位,那么我们疫情处理会更加井然有序,这就是智慧城市的价值。智慧城市包括交通管理、物流供应链、应急灾备、信息溯源等,都会全面数据化,甚至具备了人工智能的灾情预测等。这体现整个社会的管理水平,相信经历这一次疫情,中国在智慧城市上又会前进一步。

(节选自新浪财经2020年01月31日21:34)

(1) 上面选文小标题中加点“加速”一词能否删去?为什么?
(2) 上面选文介绍了2020年疫情会对中国经济产生的三种影响,事实上它的影响是远不止这些。请结合自身见闻和体验,再写出一种变化并阐述理由。
现代文阅读 普通
2. 阅读

    我们的牙齿怎么了?

    材料一:

    数据显示,我国有超过90%的公民有牙齿不齐、牙齿缺失、龋齿、松动等问题,我国达到牙齿健康标准的人不足1%。而牙齿矫正、镶牙、烤瓷牙、种植牙等项目都没有纳入医保报销范围。

    世界卫生组织对牙齿健康的标准为“8020”(到80岁至少应有20颗功能牙)。目前国人离这个标准还有一定的差距。因为大部分人仍保留晨起刷牙的习惯,却忽视晚间刷牙。碳酸饮料、运动饮料、果汁等当水喝,牙齿矿物质被可乐等酸性物质溶解,牙切面变薄,牙齿变得脆弱、敏感、缺损,甚至掉牙。用牙齿咬硬物的情况习以为常,这容易使牙齿松动和牙隐裂,甚至是牙齿劈裂,也就是断牙。一直没有定期检查牙齿的习惯,导致中老年后,牙齿渐渐坏死、脱落,想补救已经来不及了。

    材料二:

    2019年国内各年龄组的龋患率和治疗率

形式

患龋率

平均患龋颗数

平均缺牙数

患龋治疗率

5岁儿童组

66.00%

5

2

2.80%

12岁儿童组

28.90%

4

1

10.60%

35-44岁中年人组

88.10%

4.5

3

8.40%

65-74岁老年人组

98.40%

14.65

11

1.90%

   

    材料三:

中国有句俗语:“牙不好,疾病满身跑。”多项研究证实,牙不好,不仅影响容貌,更会影响全身健康。

    美国科学家研究发现,牙龈疾病是头部肿瘤增加的重要原因。日本名古屋大学医学研究中心研究也发现,牙齿脱落比率高的人,食道癌发病率增加136%,头颈癌增加68%,肺癌增加54%。此外,牙不好,口腔癌、舌癌等风险也会增加。英国国民卫生保健系统和利兹大学的研究发现,年轻时有过严重掉牙史的人,死于心脏病的风险比那些掉牙数小于或等于4颗的人高出 35%。日本相关专家也指出,牙周炎所滋生的毒素和病菌能侵入血液,不仅会造成血小板凝固,还会直接在动脉形成血栓,引起急性心肌梗塞。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口腔医院牙体牙髓科主任侯本祥教授发现牙不好,食物得不到充分咀嚼,便会加重胃肠负担,胃肠道的分泌功能也可能受影响,出现胃痛、腹痛、腹胀、恶心、消化不良、便秘等症状。南京市妇幼保健院口腔保健科主任吴永正说,很多年轻人睡前爱吃零食、烧烤等,但吃完又不及时刷牙、漱口,残留在牙齿和口腔内的食物残渣,给细菌创造了生存环境,时间长了,当细菌长到一定范围后,就可能转移到咽喉部,引发炎症。

    材料四:

    “牙疼不是病,疼起来要人命。”很多口腔疾病造成的伤害是不可逆的,且早期没有症状,故被称作“沉默的杀手”。而对牙齿的重视程度,一定程度上能代表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一方面,中老年人保持着节俭的消费习惯,认为看牙是非必要的事;另一方面,牙科医疗在中国存在明显的城乡差异。在一线城市,由于牙科医疗行业已经达到了较高的市场化和专业化水平,洗牙、拔牙、补牙等基础项目并不昂贵,部分城市还将这些项目纳入了医保。但是在二三线城市以下,专业的牙科诊所仍然很少,民众即便想看牙,选择也不多。

    全民牙齿健康是一项公共卫生事业,需要政府部门和相关企业合力推动,改变我国“自从盘古开辟天地以来就未曾发明过一种止牙痛的好方法”的传统,提高口腔医学水平。

    当然,要自己的牙齿健康,终究要靠你自己行动起来。

(1) 根据材料二的表格内容,写出三条有价值的结论。
(2) 请结合材料内容,说说我们该怎样改善国人的牙齿状况。
(3) 选项中与上述文本材料中的内容相符的一项是(   )。 A. 我国有超过90%的公民的牙齿有健康问题,我国达到牙齿健康标准的人不足10%。 B. 大部分人有晨起刷牙的习惯,却忽视晚间刷牙,而让口腔中的残留物引发炎症。 C. 美国科学家研究发现,牙龈疾病是头部肿瘤、食道癌、头颈癌增加的重要原因。 D. 国民对牙齿的重视程度,反映出我国虽是发达国家,但经济却十分落后的现状。
现代文阅读 普通
3.       ①心理效应是社会生活中较常见的心理现象和规律;是某种人物或事物的行为或作用,引起其他人物或事物产生相应变化的因果反应或连锁反应。同任何事一样,它具有积极与消极两方面的意义。因此,正确地认识、了解、掌握并利用心理效应,在人们的日常生活工作中具有重要意义。
      ②有一则笑话:一人闲逛街头,忽见一长队绵延,赶紧站到队后跟随,唯恐错过什么购买紧缺商品的机会。等到队伍拐过墙角,才发现大家原来是排队上厕所,不禁yǎ rán shī xiàoA就是指个人的观念与行为由于群体的引导或压力,而向与多数人一致的方向变化的现象,用通俗的话说,就是“随大流”。
      ③再看第二种有趣的心理效应。许多青少年因崇拜某位明星的某些特征,比如长相,歌声,于是就不顾一切模仿明星的行为,搜集他们用过的一切东西。这其实就是  B 在作怪,它是一种以偏概全的倾向,即人们在对一个人的某种特征形成好的或坏的印象后,倾向于据此推论该人的其他方面的特征。平时说的“ài wū jí wū”就是这一心理效应的一个突出表现。
      ④第三种叫鲇鱼效应。池里养着一群鱼,由于缺乏外界刺激,鱼变得死气沉沉,容易死亡。渔民偶然把几条鲇鱼放在鱼群里,却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由于鲇鱼喜欢挤来挤去,整个池里的鱼都被带动得生机勃勃。在经济、文化等活动中引入竞争机制,也会产生鲇鱼效应
      ⑤  C  , 又称皮格马利翁效应、罗森塔尔效应。皮格马利翁是古代塞浦路斯的一位善于雕刻的国王,他把全部热情和希望放在自己雕刻的少女雕像身上,后来竟使这座雕像活了起来。心理学家罗森塔尔,要求教师们对他们所教的学生进行智力测验。他告诉教师们说,班上有些学生属于dà qì wǎn chéng者,并把这些学生的名字念给老师听。事实上这些名字是从学生中随机挑选出来的,他们与班上其他学生没有显著不同。可是当学期末,再次对这些学生进行智力测验时,他们的成绩明显优于第一次测得的结果。这种结局是怎样造成的呢?罗森塔尔认为,这可能是因为老师们认为这些学生开始zhǎn lù tóu jiǎo,予以了特别照顾和关怀,以致使他们的成绩得以改善。
      ⑥第五种心理效应更有趣。为了研究各种工作条件对生产率的影响,美国霍桑工厂一个大车间的六名女工被选为实验的被试者。这些女工的工作是装配电话机中的继电器。首先让她们在一个一般的车间里工作两星期,测出她们的正常生产率。然后把她们安排到一个特珠的测量室工作五星期,这里除了可以测量每个女工的生产情况外,其他条件都与一般车间相同。接着进入第三个时期,改变了对女工们支付工资的方法。以前女工的薪水依赖于整个车间工人的生产量,现在只依赖于她们六个人的生产量。第四个时期,在工作中安排女工上午、下午各一次5分钟的休息。第五个时期,把工间休息延长为10分钟。第六个时期,建立了六个5分钟休息时间制度。第七个时期,公司为女工提供一顿简单的午餐。随后的三个时期每天让女工提前半小时下班。第十一个时期,建立了每周工作五天的制度。最后第十二个时期,原来的一切工作条件全恢复,重新回到第一个时期。老板想通过这一实验来寻找一种提高工人生产效率的生产方式。的确,工作效率会受工作条件的影响,然而,出乎意料的是( )条件怎么改变,每一个实验时期的生产率(  )比前一个时期要高,女工们工作越来越努力,根本就没关注过生产条件的变化。
      ⑦通过操纵一个人的环境,让他与众人分离,特别密切地关注他,使他感到很特别,都会对他产生很大的压力。如果他知道人们期望他干什么,只要没有想要拒绝的特别理由,他会尽一切努力按人们的期望去干好每一件事。霍桑工厂的女工们就是如此。所以对一个人施加压力说服他去做某件事的最有效方法之一就是使他愉快,向他显示出他正被关心着,被期待着做好某件事。这在心理学上被称为霍桑效应。
      ⑧霍桑试验的研究结果表明了工人们的行为不仅仅受工资的刺激;影响生产效率的最重要因素不是待遇和工作条件,而是工作中的人际关系。

(1) 通读全文,请给本文拟写一个标题。

(2) 根据你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将下面相应的术语分别填入文中A、B、C三处的横线上。(只填序号,写到下面横线上)(①晕轮效应、②期望效应、③从众现象)
A.  B. C.       

(3) 阅读文章第②③⑤段,看拼音将相应的成语分别写在下面横线上。
①yǎ rán shī xiào   ②ài wū jíwū  
③dà  qì  wǎn  chéng     ④zhǎn lù tóu jiǎo 

(4) 阅读第⑦段,说一说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表达作用。
所以对一个人施加压力说服他去做某件事的最有效方法之一就是使他愉快,向他显示出他正被关心着,被期待着做好某件事。

(5) 下列说法有错误的一项是(    )

A. 心理效应具有积极与消极两方面的意义。研究并利用心理效应,在人们的日常生活工作中具有重要意义。 B. 文章第④段中的画线句主要采用了作诠释的说明方法,以通俗生动的语言说明了“鲇鱼效应”的特征及其在经济、文化等活动中的意义。 C. 第⑥段结尾括号内可以填入的关联词语依次是“虽然……但是……” D. 在心理学家罗森塔尔的实验中,可能是因为老师们对这些学生予以了特别照顾和关怀,以致使他们的成绩得以改善。
现代文阅读 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