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一:宜昌市提出“让屈原成为宜昌永恒的文化地标”,通过成立屈原文化研究院,创办端午文化节、国际龙舟拉力赛,举办以“弘扬屈原文化传承求索精神”为主题的2022年宜昌市新春第一课等系列活动,让民众深切感悟屈原文化的魅力。
材料二:秭归某地深挖屈原文化内涵,屈氏后裔们用楚辞的浪漫谱写了一幅以传统文化赋能乡村振兴的优美画卷。在后皇嘉树的漫山橘园中,在龙舟竞渡的欢声笑语中,在敦亲睦邻的淳朴民风中,老百姓既“富口袋”又“富脑袋”。
材料二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深化文明交流互鉴,推动中华文化更好走向世界”,进一步强调了中华文明走向世界的重要性。加强文明交流互鉴,能够让世界各国人民更好地了解、认识和尊重中华文化,实现各国文化之间的平等对话和共同发展。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判断分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意味着中华文明不需要同世界上其他文明交流互鉴。
【“浙”里文创,承载设计智慧】
【“浙”里思考,走向出圈未来】
思考一:文创早已从小众走向大众……目前我们还没有一款产品够重磅、能出圈……浙江要打造文博强省,文创领域的表现还有较大差距。
——节选《浙江宣传》
思考二:
文创产品痛点
文创产品购买期待值
问题
占比
角度
款式大众化
51.7%
附加价值(文化价值)
61.7%
定价不合理
49.3%
与众不同的设计
57.7%
实用性不高
27.4%
与知名ip、名人合作
31.8%
文化价值不高
20.9%
是否品牌
7.0%
——节选《2024年文创行业研究报告》
2023年10月26日17时46分,神舟十七号载人飞船成功对接于空间站天和核心舱;10月30日20时37分,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与空间站组合体成功分离并返回地球。中国航天又向前迈出一步。某校九年级(1)班航天兴趣小组举办“致敬中国航天,展示中国力量”主题学习活动,同学们制作了学习卡。
学习卡一:“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标识”(如下图),设计巧妙,不仅形似空间站,而且满含“中国式”浪漫。
注释:【中国】铿锵有力的书法体呈现出中国的“中”字,寓意中华民族腾飞的力量。【腾空之力】标志尾部的书法笔触如同火箭腾空时刺破苍穹的烈焰,体现出豪迈拼搏的航天精神。【中国版图】标志尾部的书法笔触由中国版图轮廓构成。【空间站】标志图形创意源于空间站外形——舱体与太阳能板,同时结合成中国的“中”字呈现,体现出航天的属性特征。【鲲鹏】标志整体如同一只展翅翱翔的大鹏鸟,有逾越天际,志存高远的自信。
学习卡二:中国载人航天工程自1992年正式立项实施以来,已走过了30个年头,30年中国航天,谱写了一部令人惊叹的“逆袭”史。
信息一
信息二
信息三
30年间,中国载人航天事业按照党的“三步走”战略规划,接续奋斗,逐步实现了从搭载一人到多人升空,从舱内作业到太空行走,从短期遨游到中长期驻留的历史性跨越,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越来越多的“中国制造”正闪耀在太空之中,从无人飞行到载人飞行,从“天宫一号”到空间站,从短期在轨驻留再到“太空出差”半年……一代代航天人在执行任务中突破技术难题,创下多个人类首次的记录。
30载砥砺奋进,中国载人航天从图纸上的伟大构想,化为舒适的“太空之家”。“一心只为飞天,一生只为飞天”的初心背后是航天员历经无数次刻苦训练的千锤百炼,是万千航天人敢于征服太空的雄心壮志和攻坚克难的风雨兼程。
学习卡三:载人航天精神
从无人飞行到载人飞行,从一人一天到多人多天,从舱内实验到出舱活动,从单船飞行到组合体稳定运行⋯⋯中国载人航天事业一次次在浩瀚太空刷新“中国高度”,同时也在中华民族的历史长河中培育铸就了“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载人航天精神。
材料二 疫情初期,隔离中的武汉人民齐声高唱《歌唱祖国》,唱红了朋友圈。为此,钟南山院士几度哽咽。他坚定地表示,武汉本来就是座英雄城市,这场“战争”,中国一定能过关。
江河万里总有源,树高千尺也有根。70年的艰享探索,找到了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方向。
小智治事,大智立法。治理国家首先要立规矩。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了有法可依;2012年,党的十八大提出了科学立法。
70年披荆斩棘,70年风雨兼程。中国成就、中国奇迹,是一代代中国人民接续奋斗出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