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任务三:人文思考】阅读以下三则链接材料,完成“人文思考”问题探讨。

材料一:

“大自然是善良的慈母,同时也是冷酷的屠夫。”研究表明,新出现的人类传染病中,有60%以上源自动物,这些人畜共患病的疾病中又有70%以上来自野生动物。2020年新春暴发的新冠肺炎,是人类与病毒的最新一场战争。尽管这次战争的宿主还未“归案”,但科学家普遍认为此次疫情同样与野生动物脱不了干系。人类活动对野生动物的影响,捕杀和食用野生动物,为自己打开了“潘多拉的盒子”。

对于野生动物而言,可没有人给它们打疫苗,它们只能靠自身免疫系统与病毒对抗。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双方形成一种温和的共生关系。比如蝙蝠身上携带了埃博拉病毒、马尔堡病毒、亨德拉病毒、尼帕病毒和SARS病毒等。蝙蝠在飞行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热量使得体温升高,类似“发烧”,可抑制病毒的复制。同时蝙蝠进化出特殊的免疫机制,既不让病毒太嚣张,也不对病毒赶尽杀绝,力求与病毒和平相处。但是我们人类绝不会像蝙蝠那么宽容,因此病毒也就不那么友好。科学家们正在研究野生动物包括蝙蝠的防御机制,希望有一天能为人类抵御病毒提供一些借鉴。

值得注意的是,蝙蝠携带的病毒正常条件下不能直接感染人类,一般都是通过果子狸、竹鼠等“中间宿主”感染人类。因此不去打扰蝙蝠和其他野生动物,更不要把这些野生动物当成盘中餐,是防止新疫情发生的重要措施。    (选自《科学战“疫”——人类与病毒的故事》)

材料二:

“我们给野生动物提供口服疫苗,实际上就是在人类的外围建立了一道防护网”,段宇说:“像新冠肺炎一样,人类很难预知在未来还有什么样的病毒出现,还会给人类社会造成多大的影响,所以不能事不关己高高挂起,以为给自己制作一种疫苗就万事大吉了……毕竟相比于其它物种,人类的力量是有限的,保护好邻居,才能从长远角度更好地保护好自己。”(选自《防疫新思路:把疫苗打给野生动物》)

材料三:

2018年3月14日霍金去世,他最后一条微博是回答中国青少年偶像王俊凯的提问。他认为,人类对地球的破坏正在威胁所有人,人类应当进行反思,思考如何解决今天的问题。他鼓励年轻人充分发挥想象力,追求科学,探索未来。地球不是人类独有的,其他动物一样是地球的主人。

(1) 策划组根据材料展开了讨论,你认为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新出现的人类传染病中有70%以上来自于动物。 B. 给吸血蝙蝠打狂犬疫苗是为了保护人类公共健康。 C. 防止新疫情发生的有效措施是不仅要接种疫苗更要学会不打扰并保护野生动物。 D. 蝙蝠身上携带多种病毒却能存活的原因是蝙蝠能完全免疫病毒并将其杀灭。
(2) 结合《动物游戏之谜》划线句和材料 , 探讨在疫情当下我们应该怎样与动物相处。
【考点】
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 启发、思考、感悟等开放类型;
【答案】

您现在未登录,无法查看试题答案与解析。 登录
现代文阅读 困难
能力提升
真题演练
换一批
1. 在学习任务二中,我们了解了课文诗意美的三大特点,除此以外,课文还大量运用排比。句子内部、句与句、段与段之间的排比不仅交错出现,而且连续多个使用,使文章气势磅礴。通过以下两个环节的探索,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排比的妙用。
(1)  课文中有大量的排比句,也有些句子看似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实则不是。请学习“知识卡片”中排比的定义,用横线画出课文中所有的排比句,明确排比的用法。

知识卡片

排比,是把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意思密切相关的一组句子或词语排列起来,以增强语势、加深感情的一种修辞手法。构成排比的成分或句子的数量一般是三个或更多。

(2)  课文中的排比句不仅形式多样,内容丰富,而且炼句极富创造性。请根据表1-6,探索作者是如何创造性地运用排比这一修辞手法的,并在表格空白处写下你的发现。

表1-6 排比句比较

典型句子

比照材料

我的发现

骤雨一样,是急促的鼓点;

旋风一样,是飞扬的流苏;

乱蛙一样,是蹦跳的脚步;

火花一样,是闪射的瞳仁;

斗虎一样,是强健的风姿。

急促的鼓点像骤雨一样;

飞扬的流苏像旋风一样;

蹦跳的脚步像乱蛙一样;

闪射的瞳仁像火花一样;

强健的风姿像斗虎一样。

这腰鼓,使冰冷的空气立

即变得燥热了,使恬静的

阳光立即变得飞溅了,使

困倦的世界立即变得亢奋了。

冰冷——燥热;

恬静——飞溅;

困倦——亢奋。

痛苦和欢乐,生活和梦幻,

摆脱和追求,都在这舞姿

和鼓点中,交织! 旋转!

凝聚! 奔突! 辐射! 翻飞! 升华!

摆脱痛苦的生活;

追求欢乐的梦幻。

现代文阅读 普通
2. 阅读选文,完成下题。

【材料一】

书信是一种古老的通信方式,人们用它交流信息,传报平安,倾诉情感,畅谈人生……,它最早出现在三千多年前的周朝。“家书”一词最早见于西汉,是家庭或家族内用来传递信息的书信,指写给自己的父母、儿女、兄弟姐妹和爱人的信件,是人们日常生活中最不可少的也是最重要的一种书信形式。随着科技不断进步,又相继出现了电话、电报、邮寄录音带、录像带、电子邮件等交流信息的手段。如今,电子邮件、QQ、微博、微信等新兴的通讯手段被越来越多的人运用。

【材料二】

习总书记指出“不论时代发生多大变化,不论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我们都要重视家庭建设”,而“家书”长久以来正是家庭共同记忆的最好见证,家书是家庭文化的重要载体。杜甫的“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鲁迅、许广平的《两地书》,曾国藩家书、傅雷家书已经成为当今教育的垂范,我们这一代人更应该用行动践行传统文化,尽管表达情感的方式变了,但是老祖宗的传统和中华民族宝贵财富不能丢,更要不断发扬不断创新传承。

【材料三】

从曾火爆的《见字如面》到《信中国》《中国情书》,书信类节目已然成为当下文化类节目热点。观众们从这些节目中体味到手写书信的非凡魅力:书信是有情物,每一封书信都在打开一个栩栩如生的真实场景,在手写书信传统逐渐逝去的今天,用书信打开历史,带领观众重温书信里的记忆,咀嚼书信中的故事,汲取精神养料。今天我们讲书信,并不是要舍弃先进的通信工具,追求某种特定文体和形式,而是要对它所承载的文化价值进行深耕与发掘,与它所蕴含的感情和哲理重逢。

阅读上面材料,按要求作答。

(1) 下列表述,不符合以上材料内容的一项是(   ) A. 家书作为一种古老的通信方式,早在三千多年前的周朝就开始出现,它是家庭或家族内用来传递信息的主要形式。 B. 家书专指写给自己的父母、儿女、兄弟姐妹和爱人的信件,但凡与家庭琐事有关的事情都可以写信。 C. “家书”长久以来正是家庭共同记忆的最好见证,家书是家庭文化的重要载体。 D. 今天我们讲书信,是要对它所承载的文化价值进行深耕与发掘,与它所蕴含的感情和哲理重逢。
(2) 根据【材料三】,说说《见字如面》《信中国》《中国情书》这些有关书信文化类的节目受到人们喜爱的原因。
现代文阅读 普通
3.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问题。

材料一:

5月15日7时18分,天问一号探测器成功着于火星乌托邦平原南部预选着陆区,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着陆火星取得成功。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致贺电,代表党中央、国务院和中央军委向首次火星探测任务指挥部并参加任务的全体同志致以热烈的祝贺和诚挚的问候。习近平在贺电中指出,天问一号探测器着陆火星,迈出了我国星际探测征程的重要一步,实现了从地月系到行星际的跨越,在火星上首次留下中国人的印迹,这是我国航天事业发展又一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进展。你们勇于挑战、追求卓越,使我国在行星探测领域进入世界先进行列,祖国和人民将永远铭记你们的卓越功勋!

(选自2021年5月15日《人民日报》)

材料二:

中国未来将进行深空探测,探测太阳系、火星、小行星等,探寻地外生命信息,不断提升我们对宇宙的认知。中国的空间探测是从月球探测开始的,这是因为月球是离地球最近的一个星球,又蕴含着丰富的资源以及特殊环境,所以从技术、科学和经济等方面讲,各国在空间探测领域大都先从探月开始是符合科学规律的。中国探月工程采用绕月探测、落月探测和月球采样返回探测,即“绕、落、回”三步走发展战略实施,每一步都是对前一步的深化,并为下一步奠定基础,它们有明显的递进关系,充分体现了我国先进的科技水平。

火星探测项目是继载人航天工程、探月工程之后中国又一个重大空间探索项目,也是我国首次开展的地外行星空间环境探测活动。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于2016年立项,计划通过一次任务实现火星环绕、着陆和巡视探测。天问一号探测器于2020年7月23日在海南文昌由长征五号运载火箭成功发射,2021年2月10日成功实施火星捕获,成为我国第一颗人造火星卫星,2月24日探测器入火星停泊轨道,开展了为期约3个月的环绕探测,为顺利着陆火星奠定了基础。天问一号探测器成功着陆火星,是我国首次实现地外行星着陆,使我国成为全球第二个成功着陆火星的国家,大大提高了我国的影响力。

(来源于“新华网”)

材料三:

5月15日晚,央视新闻“白·问”主持白岩松对话中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工程总设计师张荣桥,聊聊火星上的那些事。

白岩松:选择在火星的乌托邦平原着陆,在技术上有哪些原因?

张荣桥:我们选择在乌托邦平原南部进行着陆,事实上是两个方面综合考虑的结果。第一个要保证我们的着陆安全,因为我们毕竟是第一次去,安全着陆是我们后面的开展科学研究的前提,不能安全着陆哪有后面的科研究呢?乌托邦平原相对平缓,所以这是第一个考量。第二个方面从科学探测意义的角度考虑,我们的科学家认为,我们着陆的地方附近是古海洋与陆地的交界面,在这一附近开展科学探测的意义及潜力巨大。所以综合考量选定这个点。

白岩松:还有一点,我很好奇,有人说“是因为这底下有水,是在为我们将来带人上火星在做相关准备”,这种说法有道理吗?

张荣桥:着陆点底下有没有水,我们并不知道。知道了我们就不去探了。那到底有没有水,我们探完再说。至于上不上人,这个问题呢,曾经也有专家,新闻界的媒体问过我,我想多说几句解释。我们对火星的探测,目前的水平是环绕、着陆、巡视,到了巡视这一阶段,已是目前最高水平。那么月球上呢,机器人采样返回,人都已经回来了,但火星上,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哪个国家(的人)能去,那么对于火星来讲,我认为下一阶段目标,是从火星上面采样返回,这是比较现实的。那么至于后续的载人登陆火星,那么应该是在前期工作的基础上,再下一步的目标。

(来源:央视新闻)

(1) 下列关于“天问一号”的相关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我国火星探测于2016年立项,“天问一号”拟实现环绕、着陆和巡视三大目标。 B. “天问一号”探测器历经了发送、捕获和环绕探测,于5月15日成功着陆火星。 C. “天问一号”着陆火星是地月系到行星际的大跨越,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高度评价。 D. “天问一号”着陆火星并将采样返回,表明中国空间探测技术已进入世界先进行列。
(2)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中国探月工程和本次火星探索都采用“绕、落、回”三步走发展战略,取得了成功。 B. “天问一号”探测器经过约3个月的环绕探测选择着陆点,为顺利着陆奠定了基础。 C. 综合考虑安全和研究价值两方面因素后,“天问一号”探测器选择着陆乌托邦平原。 D. 探测火星上是否有水是火星探索的下一步目标,也是后续载人登陆火星的重要条件。
(3) “天问一号”探测器着陆火星意义重大,请合上面材料简要分析本次火星探索活动的意义。
现代文阅读 普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