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湿地是模拟天然湿地、人工建造的可控制和工程化的一种新型的污水净化处理技术,是由基质、植物、水体、动物、微生物等按一定方式配置成的一种复合生态系统。人工湿地通过物理、化学、生物协同作用实现对污水的高效净化,获得污水处理与资源化的最佳效益,在污水处理中有着良好的应用前景。
根据材料分析人工湿地的优点。
消落带,是河流、湖泊、水库特有的一种现象,它的形成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季节性水位涨落,二是周期性蓄水。三峡工程建成后,冬季蓄水发电水位为175米,夏季防洪水位降至145米,其间30米水位落差暴露出的土地就是消落带,特殊的环境限制了植物生长,产生了“似荒漠化”景观。专家指出,消落带植被的恢复对三峡库区有着不可替代的生态作用。
简述河流航道整治中采用钢丝网石笼护坡的理由。
永定河全长700多公里,横跨内蒙古、山西、北京、天津、河北五地,是串联起京津冀地区的生态大动脉。从2021年4月底开始,永定河北京段启动生态补水,干涸25年的永定河开始流淌、生机勃勃。永定河生态补水不仅滋润了干涸25年的河床,上游带来的鱼虾还吸引了大量鸟类在河道里觅食,如:苍鹭、白鹭、长腿鹬、黑鹳、青头潜鸭等;流域内又能看到豹猫、斑羚、袍子、野猪等;水质从原来的劣五类变成了三类水;湿地植物从106种增加到318种,野生鸟类从181种增加到196种。
分析永定河补水取得的生态效益。
①涵养水源;②调节气候;
③美化环境;④净化水质;
⑤保护生物多样性;⑥保护臭氧层;
⑦湿地的气温日较差、年较差较大,降水概率较大;⑧减轻酸雨危害
泥炭是沼泽植物残体不完全分解堆积而成。如果没有水体沼泽条件,植物遗体就会暴露在空气中被分解,不能成为泥炭,因此有专家认为泥炭沼泽所在区域地壳是不断缓慢沉降的,且地壳沉降速度与植物沉积速度需保持一定关系,会更利于泥炭的持续积累。甘肃省岷县狼渡滩泥炭湿地处于青藏高原东段和秦岭山脉西缘过渡带,平均海拔2600m,在维护全球破氧平衡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为此,当地政府和社会各界一直致力于保护狼渡湿地的生态环境工作。图为甘肃狼渡滩泥炭湿地的主要分布区。
博斯腾湖受气候变化及人类活动影响,上世纪80年代后,湖泊水位下降,已不能自由流入孔雀河。为确保博斯腾湖水环境安全,博湖县政府通过决议,不仅将大湖区最低预警水位设置为1045.5米,还对湖水输出量、利用度以及周边排水入湖等有严格规定。1983年扬水泵站建成,湖泊水位和流出量受到人工调控。博斯腾湖水位稳定,保障了湿地需水、孔雀河流域供水,并多次向孔雀河中下游的胡杨林实施生态输水。图1示意博斯腾湖及孔雀河中下游胡杨林分布,图2示意小湖区芦苇湿地环境结构。
山会平原位于浙江省北部。古时,当地先民就开始在此围堤筑塘。至东汉时期,当地进一步修筑了堤岸,形成面积206平方千米的鉴湖(如图)。通过在不同时段开启或关闭鉴湖的水闸,山会平原的种植业生产条件得到极大的改善,聚落数量也随之增加。南宋以后,当她先民对原有河道进行疏浚和连接,形成纵横交错的排灌系统,沿海地区也兴建了一系列水利工程;此后,古鉴湖逐渐因泥沙淤浅和大规模围垦而消失。
“洪水一片天,枯水一条线”是鄱阳湖的真实写照。“堑秋湖”是鄱阳湖区一种传统的捕鱼作业模式。渔民在湖滩筑堤,形成一个个碟形湖,以便秋季鄱阳湖退水时截留更多的水和鱼。10月份一些以水生动物为食物的候鸟陆续迁入湖区越冬,渔民也开始在碟形湖放水捕鱼。至次年1月,碟形湖水干鱼尽,3月份候鸟陆续迁离。
分析“堑秋湖”捕鱼模式对鄱阳湖区候鸟越冬的积极和消极影响,并针对其消极影响提出改进建议。